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的常用抗菌药耐药谱,评价不同药敏方法在致病菌耐药性监测中的适用性。方法用Etes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江苏省2012-2014年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菌株进行药敏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且有多重耐药;副溶血性弧菌除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有一定的耐药,对其他6种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均敏感。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50.0%。两种方法药敏检测结果对不同抗生素符合率有差异,但符合率均80%。结论 Etes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所需时间及操作要求有差异,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预测该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并联合ROC曲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102例患者(男性68名,女性34名)纳入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期间23例(22.5%)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间,血肌酐浓度和血小板基线值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变换后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Y联合=XScr+34.0XT-1.6XPLT,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55~0.866,P<0.001)优于其他指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Youden指数最大时(0.606)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界值(183.7)。结论:用药时间、基线血小板值、血肌酐浓度是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用药期间,可将上述因素带入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预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动态研究LED光固化灯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影响。方法收集12颗大小接近的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大小为2.0 mm×2.0 mm×2.0mm的邻(?)面洞形,洞面酸蚀冲洗后涂粘接剂光照10 s,充填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邻面快速制造散斑,LED固化灯垂直(?)面光照40s,3组光照强度分别为300 mW/cm~2、500 mW/cm~2和800 mW/cm~2,数码相机同步实时采集光照过程中试件表面散斑的变化序列图像,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计算获得各序列图上逐个像素点水平方向(x)和垂直方向(y)位移,统计线性收缩率,描绘各像素点的时域变化曲线,并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3种光照强度下树脂x方向线收缩率分别为0.081%~0.486%、0.004%~0.316%和0.063%~0.560%,y方向线收缩率分别为0.088%~0.981%、0.003%~0.77%和0.157%~1.25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20 s树脂游离面收缩x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D光固化灯500 mW/cm~2光照时引起的树脂聚合收缩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某院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0—2022年某院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数据,获取该类药年销售总金额和年出库总量等相关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指标。结果:某院2020—2022年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销售总金额呈每年递增趋势,其中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的销售金额连续3年位列首位;2021—2022年二甲双胍和达格列净的DDD位列前2位;吡格列酮DDC连续3年列首位,其中二甲双胍DDC下降最为明显;二甲双胍B/A最大,利格列汀B/A最小。结论:2020—2022年某院住院口服降糖药的临床选用基本合理,符合指南推荐。  相似文献   
5.
<正>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髓炎(osteomyelitis)(SAPHO)综合征是一种累及骨、关节和皮肤的罕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同时由于缺乏高质量研究数据,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笔者报告1例以重度痤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综合征的青年男性患者,有异维A酸用药史。经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和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后,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又称荧光定量PCR,1994年由日本科学家Higuchi提出。当时因为想实时地看到PCR反应的整个过程,就在普通PCR仪的基础上配备了一个激发和检测的装置,在PCR反应的退火或延伸阶段检测掺入到双链核酸中EB的含  相似文献   
7.
两种手术室内镜灭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方便、合格、能延长内镜寿命的灭菌方法.方法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消毒内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灭菌方法均达到灭菌要求;内镜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每次需要10 h,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每次需要55 min;灭菌相关器械损耗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0.17%,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3.23%,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内镜,灭菌周期短,质量可靠,对内镜损伤小,对人和环境无害,是内镜首选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的方法 ,对医院30个临床科室的12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执行率的调查.结果 81.7%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89.2%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5%的医务人员认为手卫生对临床治疗结果 无影响;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30.8%,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为4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执行率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1编写过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是我国依法依规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镇静等作用,是临床诊疗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不规范地连续使用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提高麻精药品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实现麻精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伴肥胖或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5.7±2.6)d达标,达标时单位胰岛素用量为(0.69±0.31)U·kg-1·d-1;初诊组达标较快,达标后胰岛素减量更早,幅度更大,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大;伴肥胖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但低血糖风险较低;伴感染组胰岛素用量较大,主要是基础率明显增加;血糖达标天数和胰岛素用量主要与感染、基础血糖及肥胖显著相关.结论 对不同人群的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患者的感染、基础血糖和肥胖指标有助于确定初始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