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史:患者,男,6岁11个月。发现易疲倦6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家人发现活动相对较少,容易疲倦。上幼儿园时会不定时出现上课易睡着现象,但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等症状。查体:神志清楚,语言留利,智力正常。左眼睑略有下垂,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良好。嗅觉正常。心肺及腹部均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各项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起病组的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癎(TLE-HS)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癫癎诊疗中心就诊的TLE-HS患者201例,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分成儿童起病组和成人起病组,收集病史、发作类型和频率、药物治疗、头部影像学、24 h视频脑电图(V—EEG)等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伴热性惊厥(FS)史多、间断发作少,频繁发作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3、0.013);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在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在HS侧别、发作起源、发作类型、单用或联合用药、头部外伤史、脑炎史、家族史、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成人起病组相比,儿童起病组伴FS史多,发作频率更高,这提示FS是导致癫癎患者更早起病的原因之一;儿童起病组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腺瘤37例,颅咽管瘤15例,鞍区脑膜瘤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垂体Rathke's囊肿2例,鞍区胶质瘤2例,胆脂瘤2例,脊索瘤2例,鞍上池巨大蛛网膜囊肿、结核性肉芽肿各1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以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观察肿瘤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表现。结果:16例黑色素细胞肿瘤,男10例,女6例。年龄17~55岁。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3例,额叶3例,颞叶2例,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小脑半球2例,脑内及脑膜多发者3例,全脑脊膜1例。肿瘤发生于颅底脑外者占17%,发生于近颅底脑实质者占43%。MRI信号特征典型者6例,不典型者10例,其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或不均匀短T1等T2信号,或因瘤体卒中而呈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可不具典型的MRI信号特征。对于发生于颅底及颈段软脊膜的有混杂T1或T2信号的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总结双重病理(DP)所致颞叶癫痫(TLE)的边缘系统MRI影像学改变及特征。方法:对DP所致TLE 36例(左侧组20例,右侧组16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多模态MR成像,分析两组边缘系统所在脑区T1WI灰质体积、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脑血流量(CBF)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构像及功能像均发现左侧、右侧TLE组边缘系统脑区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DR校正,P≤0.001),功能成像显示更广范围脑区分布,检出最明显异常为病侧海马及海马旁回、眶额皮质,其次为杏仁核、扣带回、内侧额上回,最后为额叶直回、丘脑,右侧组可累及对侧部分边缘系统脑区。结论:左、右侧DP所致TLE边缘系统损伤具有差异性,右侧组异常范围大于左侧。多模态MRI对边缘系统损伤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执行功 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 的105 例成人ADHD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药物组和CBT组,每组收集35 例,药物组采 用药物治疗,CBT组采用CBT,联合组在药物基础上联合CBT,观察3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DHD 评分) 和执行功能(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ADHD 评分和 BRIEF-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和CBT组(P < 0.05),药物组和 C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CBT有助于改善成人ADHD 患者的自 我监控、抑制、情感控制等执行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1例60岁男性患者,因右侧肢体无力1周于2016年2月25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上楼,伴右侧偏身麻痹不适,感觉异常,头痛头晕,无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颅脑CT提示颅内占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颅脑MRI检查示左侧颞顶枕叶-胼胝体压部左侧一不规则团块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灌注成像在后颅窝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髓母细胞瘤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DWI检查,12例行MRS检查,5例行3D ASL检查。结果9例位于蚓部-四脑室,5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1例多发。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肿瘤囊变、坏死多见(n=12),钙化少见(n=1),无明显出血。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n=6)或明显强化(n=10)。12例可见梗阻性脑积水,3例并发脑脊液种植转移。MRS上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Cr(≥3.5)和Cho/NAA(≥4.0)比率明显增高。此外,8例可见Tau峰,4例可见Lip峰。5例ASL均呈低灌注。结论髓母细胞瘤的DWI、MRS及ASL灌注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对不典型髓母细胞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