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55岁,主因右乳腺无痛性肿物2年,进行性增大伴乳头血性溢液1个月于2001年5月19日入院。2年前发现右乳腺有一约花生米大小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但生长缓慢,未治疗,近1个月来肿物增长加快。查体: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约5.5 cm×4.0 cm大小不规则的肿物,活动度可,边界清,有囊性感,无压痛,右乳头稍内陷,挤压有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本久置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影响。方法筛选HBsAg强阳性45例、弱阳性45例及阴性标本30例,用ELISA法对同一标本进行当天和隔日检测,并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HBsAg阴性标本和HBsAg强阳性标本,当天和隔日血清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全部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BsAg弱阳性标本,隔日检测出现2例假阴性,当天和隔日血清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久置会使HBsAg的免疫活性减弱,从而遗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者。  相似文献   
3.
KPC型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PC型β-内酰胺酶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Bush分类的2f亚群,其特点是水解除头霉素类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其活性可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由于产KPC酶菌株可能仅对碳青霉烯类灵敏度减低,尚达不到完全耐药的水平;产KPC菌株应用ESBLs确证试验检测可能阳性,很容易错误地鉴定为ESBLs菌株;以及产KPC菌株接种效应的存在,显著影响亚胺培南的MIC,这些因素都给实验室检测带来很多困难。尽管产KPC酶菌株较少且仅分布于少数国家,但其水解底物谱的广泛性和质粒介导的可传播性,必将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威胁。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分离及药敏分析李金钟刘利平相青珍段雄波李中华赵卿谢正平李玉涛谢军平谢景龙1994年9月~1996年8月,我们对122份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PO)患者的脓液等标本,进行了需氧和厌氧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并评价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ED-TA纸片-头孢西丁平板试验(E-CAM)。方法以阴沟肠杆菌029M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质控,用E-CAM和酶粗提物三维试验(TDEM)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不敏感大肠埃希菌(1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3株)的AmpC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E-CAM试验应用4 mg/L头孢西丁平板和750μg EDTA纸片进行检测,其结果与TDEM试验基本一致,总符合率为9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在一块平板上可同时进行多株菌的检测,适于各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简便、特异并易于普及的棒状杆菌鉴定方法。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6株棒状杆菌进行40余项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依据有关文献,首选葡萄糖OF和硝酸盐还原两个试验将该属的30个种初步分为4组,然后分别选择几项有鉴别意义的、关键性试验进行种间鉴别,从而建立棒状杆菌的分组鉴定法。结果56株棒状杆菌经鉴定分得12个种,有2株未定种。分组鉴定法与Clarridge法符合率为96.4%。结论分组鉴定法具有简便、条理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评价检测肠杆菌科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头孢西丁(FOX)平板试验(E-CAM)。方法应用E-CAM和酶粗提物三维试验(TDEM)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FOX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AmpC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并以阴沟肠杆菌(029M)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质控。结果E-CAM试验应用6μg/mL FOX平板和750μg EDTA进行检测,其结果与TDEM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在一块平板上可同时进行多株菌的检测,适于各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 AFP、CEA 水平以及性别差异。方法(1)将健康体检人群按性别分为 A 组(男510例)和 B 组(女477例),(2)分别将 A 组和 B 组按年龄段分成:A1组(<40岁)、A2组(40~<50岁)、A3组(50~<60岁)、A4组(60~<70岁)、A5组(70~87岁)和 B1组(<40岁)、B2组(40~<50岁)、B3组(50~<60岁)、B4组(60~<70岁)、B5组(70~87岁),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98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 AFP、CEA 进行检测,将 A 组和 B 组比较看有无统计学差异;A 组各组间比较看有无统计学差异,B 组各组间比较看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A 组和 B 组比较,AFP 和 CE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A 组各亚组间比较 AFP 和 CEA 均无差异;B 组各亚组间比较 AFP 和 CEA 均无差异。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男女之间 AFP 和 CEA 血清含量有差异,且男性 AFP 和 CEA 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女性,提示应该按性别分别建立 AFP 和 CEA 的参考范围;而 AFP 和 CEA 的血清含量在男女各年龄组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