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合理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剂量。方法采用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法观察3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按体重10、50、100mg/(kg.d)]作用不同时间(1、3、5、7d)对PD大鼠黑质细胞毒性作用后的行为学变化以及停止左旋多巴治疗后7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中、大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各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则随使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应尽可能以小剂量、间隔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  相似文献   
2.
3.
4.
左旋多巴加速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L-dopa)对黑质细胞的神经毒性作用,探讨合理应用L-dopa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方法:通过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行为学、细胞凋亡(TUNEL观测法)、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L-dopa小、中、大三种不同剂量[10 mg/ (kg·d)、50 mg/(kg·d)、100 mg/(kg·d)]在1、3、5、7天不同的作用时间对PD大鼠黑质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治疗7天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D大鼠旋转行为、细胞凋亡数、Bcl-2 mRNA随着L-do- pa治疗的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53 mRNA在1天迅速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除小剂量组外,中、大剂量L-dopa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7天后,L-dopa治疗各组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L-dopa能加速PD大鼠黑质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受到Bcl-2 mRNA、P53 mRNA调控,小剂量、间隔使用L-dopa能有效减少其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常Q波在临床上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但也有一些患者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而非心肌梗死。临床上约有 2 0余种疾病在心电图上出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为了解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临床价值 ,现将笔者 5年来收治的 85例非梗死性异常Q波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 ,男 6 6例 ,女 19例 ,年龄 18~ 75岁 ,平均 5 3.5岁。2 5例有不同程度误诊 ,其中 3例误诊达 3~ 5年。二、异常Q波选定标准 异常Q波是指常规心电图检查中 :①肢体导联Q波≥ 0 .0 4s,振幅 >R/ 4 (Ⅲ、aVR导联例外 ) ;②V1导联呈QR型 (单纯V1…  相似文献   
6.
曹非  骆芳  段国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369-237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过程中黑质细胞凋亡变化规律,观察相关黑质细胞凋亡基因p53、Bax、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0HDA)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尼氏染色等方法,选择术后1、7、14、21 d为研究时点,观察大鼠PD模型形成过程中尼氏细胞、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及相关基因变化情况,并检测黑质细胞p53、Bax、HSP表达情况。结果用TUNEL法发现黑质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点黑质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尼氏细胞则逐渐减少,随时间增加而升高,p53和HSP则在1 d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都高于对照组(P<0.05),Bax蛋白表达逐渐减少。结论PD发病过程中黑质细胞凋亡参与其中,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并受到p53、Bax和HSP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 1996年以来 ,笔者将我院自制的炉甘石洗剂加乐肤液应用于汗疹治疗 ,并将其与常规方法单纯炉甘石洗剂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回顾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为汗疹面积大、痒感明显者。将 84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炉甘石洗剂加乐肤液组 4 5例 (作为治疗组 ) ,年龄 2~ 10岁 ;皮损 14 5处 ,前胸 30处、左右肘窝各 2 0处、左右窝各 2 5处、背部 2 5处。单纯炉甘石洗剂组 39例 (作为对照组 ) ,年龄 2~ 11岁 ;皮损 115处 ,前胸 2 0处、左右肘窝各 15处、左右窝各 2 1处、背部 2 3处。两组患者年龄、皮损分布比较 ,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上升,应引起重视.我院1990年至2001年12年间共收治AMI病人46例,青年人3例,占同期此类病人的6.5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纤维蛋白溶解酶(商品名赛百)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赛百治疗44例起病72 h内的脑梗死患者,根据统一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赛百治疗急性脑梗死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25例(56.8%),总有效率为79.5%,且对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赛百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辛伐他汀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中以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辛伐他汀,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