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判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针对分子量为 38kD和 或 15 16 5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 (anti ribosomal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病人血清 2 6 2例 ,包括SLE115例、RA5 7例、硬皮病 2 0例、MCTD39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31例 ,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其抗ENA抗体谱。结果 :分别以同时出现 38kD和 16 5 15kD蛋白条带以及出现 38kD蛋白条带为判断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的标准 ,则该抗体对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 2 8 7% (33 115 )、96 6 % (14 2 14 7)及 17 4 % (2 0 115 )、97 3% (14 3 14 7) ,两者比较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仅 38kD分子阳性的 14例样本中 ,SLE占大多数 ,显著多于其它疾病 (71 4 %比 2 8 6 % ,P <0 0 5 ) ;38kD分子阳性同时伴抗Sm抗体阳性者多于抗Sm抗体阴性者 ,但无显著性差异 (6 4 3%比 35 7% ,P >0 0 5 )。结论 :抗核糖体抗体 38kD分子与SLE密切相关 ,而与抗Sm抗体相关性不强。以 38kD为主要抗原多肽判断抗核糖体抗体 ,不仅可以提高该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 ,该判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CTnI,CK-MBmass 和Mb指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后期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20例AMI患者、24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17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19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TnI,CK-MBmass 和Mb的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3~5小时,8~14小时,20~24小时,72小时和7天共五个时段进行了测定.结果:AMI患者发病早期CTnI,CK-MBmass 和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70%,70%,CTnI在UA患者组和SM患者组中未检出.CTnI,CK-MBmass 和Mb测定值含量在AMI组中明显高于UA组和SM组,AMI患者组CTnI分别是UA组和SM组的84倍和91.63倍,CK-Mbmass分别是该二组的8.82倍和4.67倍, Mb分别是该二组的11.57倍和2.25倍,AMI组与UA组和S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患者组中该三项指标的动态测定显示,在疾病发生早期(3~5小时)时,CTnI,CK-MBmass 和Mb都有显著性升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高峰值期均在8~14小时段,72 小时时Mb已基本回到正常.7天时血清中仍有CTnI的持续存在,但CK-MBmass已接近正常.以上显示,CTnI ,CK-MBmass 和Mb在早期诊断AMI时,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nI在AM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具有心肌特异性.CK-MBmass 和Mb在诊断心肌损伤时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CTnI具有最长的窗口时间,在选择用于AMI的后期监护和愈后判断指标时,CTnI应是最佳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髓系肉瘤(myeloidsarcoma,MS)是以一种或多种未成熟的髓系细胞在髓外表达的罕见表现形式,以侵袭胸膜并压迫脊髓引起临床表现且无任何白血病症状的MS更为罕见。我院2012年9月收治1例椎管内硬膜外M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康法汉语标准失语症电脑软件测评系统(CRRCAE)在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并在术前、术后4 w,8 w应用CRRCAE(电脑版)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RCAE测评系统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提高。结论CRRCAE电脑软件测评系统可用于评定脑出血患者语言恢复的程度和特点,能有效的鉴别其改善的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SLE尚不能根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SLE的主要方法,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血液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已被证实效果显著。CAR-T细胞通过识别结合SLE中分泌自身抗体的B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进行研究设计,以精准杀伤上述“坏”B细胞,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自身抗体产生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病情。本文将从B细胞表面标志物出发,探讨CAR-T细胞用于治疗SLE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为探索SLE治愈性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共刺激信号分子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免疫异常中共刺激活化信号途径的异同点,探讨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途径对于RA和SLE发病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和RA患者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TLA-4、CD154/CD40L和ICOS表达情况。结果 ①RA患者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LE患者以CD8^+T细胞增加显著。②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上CD28和CD152的表达增加;RA患者T细胞亚群上CD28分子的表达减少,CD152分子的表达增加。③RA患者CD4^+T细胞上CD154分子表达增加,CD8^+T细胞上CD154分子表达减少,T细胞亚群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上CD1254或ICOS分子的表达均减少。结论 RA和SLE患者机体的免疫异常中存在着明显的分子信号途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型与ANA谱(包括抗ds DNA、抗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和抗rib-P)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7 385例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中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A采用以人喉表皮样癌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检测;ANA谱中的抗ds DNA采用以绿绳短膜虫为底物的IIF法检测,其他7种抗体采用纯化抗原的免疫条带法检测。结果 ANA荧光模型为颗粒型主要见于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P<0.001);均质型主要见于抗ds DNA及抗SSa(P<0.001);核仁型、着丝点型、复合荧光模型主要见于抗SSa(P<0.05);胞浆型主要见于抗rib-P和抗SSa(P<0.05);而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时8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较低甚至无法检出。当单纯抗ds DNA阳性时荧光模型为均质型出现频率高达77.91%(P<0.001);单纯抗RNP或抗SSa或抗Sm时为颗粒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84%、52.01%和82.35%(P<0.001);单纯抗Scl-70阳性时均质型与核仁型2种复合荧光模型的出现频率达30.53%(P<0.001);抗rib-P和抗Jo-1阳性时胞浆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0.00%和61.54%(P<0.05),但单纯抗SSb阳性时并未发现优势荧光模型。结论 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荧光模型可对应多种自身抗体;而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8种临床常规检测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很低;抗ds DNA主要对应ANA均质型,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对应颗粒型,抗Scl-70主要对应均质核仁复合型,抗rib-P和抗Jo-1主要对应胞浆型,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检验项目申请及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镜检、人工图检与图片桥接软件图检在检测抗核抗体(ANA)时将结果传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上的差异,为评价软件图检代替传统的方法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同时采用人工镜检、人工图检、软件图检对ANA生物载片进行阅片并报告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3种方法在结果上的差异;将图片桥接软件与LIS进行连接,达到实时传入LIS的目的,并以10分制调查操作人员的总体感受,分值越高表明操作越便捷,工作越轻松。结果 150例ANA样本检测试验中,软件图检比人工镜检节省30min,比人工图检节省18min;人工镜检的重复性为90.7%(136/150),Kappa=0.852,软件图检的重复性为96.7%(145/150),Kappa=0.947;人工镜检和软件图检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8.7%(148/150),Kappa=0.957。软件图检较人工镜检和人工图检具有自动校验,实时查看患者历史结果,对特殊核型进行标注,完成滴度确认,判读结果实时传入LIS,形成滴度汇总报表,拓展学习等功能;8位实验室操作人员对3种操作方法的体验评分均值分别为4.56、7.52、9.65。结论图片桥接软件图检较传统的人工镜检及人工图检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快捷,可显著缩短实验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报漏报,避免医疗纠纷,荧光桥接软件对ANA进行判读更为高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家系蛋白质指纹图谱的表达,寻找与SLE家族遗传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蛋白,ProteinChip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7例中国四川地区SLE家系成员(包括3例确诊SLE患者)、63例散发SLE及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0软件分析.结果 在SLE家系筛选出4个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有明显差异的蛋白峰,其中质荷比(m/z)为9342.23的蛋白峰在SLE家系高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m/z为4094.03、5905.35和 7973.53的3个蛋白峰在SLE家系低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z为9342.23、4094.03、5905.35和7973.53的蛋白多肽在SLE家族成员致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z为9342.23的蛋白表达越高,4094.03、 5905.35和 7973.53蛋白质表达越低,患SLE的危险度越大.这些蛋白可能成为SLE特异标志物,从而预测SLE的患病危险度,同时为SLE的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20例行去大骨瓣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组),12例行微骨窗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微骨窗组)。结果:去大骨瓣组72 h内清醒者10例,3~7 d清醒者6例,7~14 d清醒者4例;微骨窗组均于72 h内清醒;术后随访6~11个月,去大骨瓣组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13例;微骨窗组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是一个较佳选择,对于术前意识状态相对较好的患者,微骨窗入路微创,术后清醒早,且避免了二次颅骨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