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在全麻下采用Onyx对8例脑AVM进行血管内栓塞,反复使用路图观察Onyx流动方向,用DSA方法评估栓塞效果。结果:一次性栓塞畸形血管面积达95%1例,70%以上3例,30-70%4例。术后并发出血l例,微导管留置1例。结论:Onyx有可控性好、一次栓塞的畸形团多等优点,有助于脑AVM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和单纯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10例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10例,8例完全栓塞,2例大部分(>95%)栓塞.应用覆膜支架治疗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影像随访10例3~12月,动脉瘤完全消失.临床随访12例,死亡1例.结论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选择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或单纯应用覆膜支架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以评价该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 41例患者45个复杂动脉瘤应用了44个Leo支架进行治疗,其中宽颈动脉瘤39个,梭形动脉瘤4个,夹层动脉瘤2个.结果 45个动脉瘤完全栓塞31例(69%),瘤体残留8例(18%),瘤颈残留6例(13%).44个支架全部(100%)放置满意.全部41例患者均经临床随访,29例患者31个动脉瘤行影像学随访.4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相邻部位脑内血肿.结论 Leo支架辅助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可行的,短期随访结果较佳,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动脉瘤栓塞后弹簧圈的长期稳定性和支架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UBP1 mRNA的表达。设计并合成FUBP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U251细胞。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UBP1蛋白的表达,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FUBP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转染后,U251细胞中的FU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其表达降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26/46),低分化(Ⅲ一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lt;0.01);P27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52,P&;lt;0.01);P27蛋白表达降低,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27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与演进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生存期及其相关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SH3GL2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超  洪杨  桑猛  薛一雪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2):128-130,134
目的研究SH3GL2基因的表达改变与人脑胶质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2例人脑胶质瘤和26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标本中SH3GL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脑组织标本相比,SH3GL2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下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SH3GL2基因的表达改变与人脑胶质瘤相关,是一个新的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P  相似文献   
7.
洪杨  尚超  桑猛  刘云会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8):1525-1527
目的:研究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UBP1 mRNA的表达。设计并合成FUBP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U251细胞。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UBP1蛋白的表达,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FUBP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转染后,U251细胞中的FU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其表达降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栓塞治疗复发及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5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中的5例,3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和2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结果 2例球囊栓塞后复发再次调整球囊型号或增加球囊而完全闭塞瘘口,1例球囊栓塞后复发以微弹簧圈填塞小瘘口,1例经动脉途径失败而经静脉途径填塞弹簧圈使瘘口闭塞,1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因瘘口巨大应用4枚球囊仍有较大瘘口残余而经BOT实验后将同侧颈内动脉及瘘口闭合而使之临床治愈。结论 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后复发,瘘口过大、过小、动脉途径治疗困难等情况应用不同材料及治疗途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地探讨应用高顺应性球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方法回顾分析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颈/体≥0.7或瘤颈宽≥4mm,6例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应用高顺应性HyperForm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治疗,其他27例宽颈动脉瘤应用HyperGlide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33例应用高顺应性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5例完全填塞,5例次全填塞(≥90%),3例不全填塞(<90%);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23例影像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保持通畅其他10例临床随访,9例症状好转,1例死亡。结论在填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选择合适的高顺应性球囊,可使部分颅内宽颈动脉瘤得到致密稳定的填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26/46),低分化(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0.01);P27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52,P<0.01);P27蛋白表达降低,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27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与演进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生存期及其相关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