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头颈部DSA
或CTA的后循环TI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10~59 min组和≥60 mi n组,
比较椎动脉形态异常各亚型在3组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动脉形态异常与后
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组109例(45.99%)、10~59 min组71例(29.96%)
和≥60 min组57例(24.05%)。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性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
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形态异常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狭窄
率1%~99%)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而一侧迂曲、双侧迂曲、一侧优势、一
侧优势合并迂曲和起源异常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
狭窄(OR 2.500,95%CI 1.381~4.525,P =0.002)、基底动脉狭窄率≥50%(OR 12.066,95%CI
1.446~100.668,P =0.021)是TI 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治疗进展性和主动脉弓上动脉内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第1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超取栓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第2例取栓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血栓负荷性脑梗死.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负荷量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后平均动脉压控制在90 ~ 120 mmHg,同时给予神经保护治疗.结果 第1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5分,mRS评分为4分,取栓前m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TICI分级3级,术后1周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第2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2分,mRS评分5分,取栓前m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TICI分级2b级,术后1周NIHSS评分2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1分,mRS评分1分.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管理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桥接治疗超取栓时间窗大动脉闭塞进展性脑梗死和大动脉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尿液蛋白质制备方法以获得蛋白点数多且分辨率高的尿液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为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使用6种不同方法制备尿液蛋白质后比较蛋白质得率,并分析这些方法的2-DE谱蛋白点数及3次重复匹配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P值;最后利用2种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胶条和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胶浓度进行2-DE分析,比较所得蛋白图谱的蛋白点数及分辨率。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超滤离心法制备尿液蛋白能获得更多的蛋白总量[(791±17) μg,P=0.000],得到的电泳图谱蛋白点数也更多[(724±29)个,P=0.000];利用pH 3~10 IPG胶条和12.5% PAGE分离有利于尿液蛋白质的整体分析,特别是酸性和碱性蛋白质点信息,而pH 4~7 IPG胶条能使等电点为4~7蛋白质的2-DE谱分辨率更高(P<0.05)。结论:建立了与2-DE兼容的尿液蛋白质制备方法,获得了更为全面的尿液蛋白点信息,为临床生理和疾病的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静息相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找到与情感发作无关但和疾病发生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收集BD静息相患者(n=12)和健康对照者(n=20)空腹血浆,MARS柱去除7种高丰度蛋白质,运用2-DE分离血浆蛋白,PD-Quest分析后MALDI-TOF/TOF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MetaCore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结果 经2-DE分析在静息相BD患者血浆中找到45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27个非冗余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与免疫调节相关,Apo A1和A2M经Western blot验证差异与2-DE结果一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对照相比,BD静息相患者存在蛋白质谱的异常表达.差异表达蛋白提示BD静息相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及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脂质代谢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57例。溶栓后2 h和24 h分别行颅脑CT检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是否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1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4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1.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转化患者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脂蛋白a预测出血转化的ROC曲线分析提示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最佳分割点是114.50 mg/L,敏感性为64.40%,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555~0.847),入院时Lp(a)水平≥ 114.50 mg/L的患者出血转化率(9.38%)低于Lp(a)水平在0~114.50 mg/L的患者(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rt-PA 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降低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针对血脂成分合理用药,调整脂代谢异常,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对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M2型极化调控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鼠BMMSCs,提取其Exo(BMMSC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头颈部DSA 或CTA的后循环TI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10~59 min组和≥60 mi n组, 比较椎动脉形态异常各亚型在3组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动脉形态异常与后 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组109例(45.99%)、10~59 min组71例(29.96%) 和≥60 min组57例(24.05%)。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性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 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形态异常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狭窄 率1%~99%)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而一侧迂曲、双侧迂曲、一侧优势、一 侧优势合并迂曲和起源异常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 狭窄(OR 2.500,95%CI 1.381~4.525,P =0.002)、基底动脉狭窄率≥50%(OR 12.066,95%CI 1.446~100.668,P =0.021)是TI 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观察正常与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线粒体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缺血组,采用改进的栓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n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离大鼠缺血及正常大脑皮层,纯化线粒体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和凝胶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用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经Spectrum Mill搜索NCBInr数据库后鉴定蛋白质.结果 正常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线粒体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蛋白经鉴定,主要为TUC-4b、肌酸激酶同工酶、HS1结合蛋白、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7、异柠檬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琥珀酸辅酶A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F1-ATP beta链、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脂酰辅酶A脱氧酶等差异线粒体蛋白.结论 脑缺血可以导致皮层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提示其作用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