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相对罕见 ,占颅内动脉瘤的0.3%-1.0% ,占颈内动脉瘤的0.9%-6.5% [1 ] .目前对于血泡样动脉瘤的研究 ,包括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缺乏统一认识.既往文献多认为血流动力学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泡样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尚未发现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相关报道.我们对2例因明确外伤史就诊 ,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前壁血泡样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治疗 ,结合相关文献 ,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25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0mm)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均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血管造影:1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中14例100%填塞,2例95%填塞;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4例100%填塞,2例95%填塞。3例单纯支架覆盖瘤颈造影剂滞留加重。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中10例复查,8例100%填塞,2例50%填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复查,全部100%填塞。2例单纯支架覆盖瘤颈复查动脉瘤均不显影。结论:对颅内微小动脉瘤采取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微导管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82.3%存在头痛与视乳头水肿,17.6%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加重,27.4%出现内囊、丘脑、视放射、Wemiche区受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采用颞间沟后部入路20例(39%),顶枕入路31例(61%)。肿瘤全切48例,新出现偏盲或视野缺损扩大6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3例肿瘤大部切除辅助伽马刀治疗。死亡3例(5.9%)。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少数伴有阵发性头痛加重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入路主要有经颞部与顶枕部两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注重微创原则,可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10月一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NSH2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定位体征,Hunt—Hess分级Ⅰ~Ⅱ级,CT上出血部位在中脑周围的脑池,DSA检查均为阴性。采用对症治疗,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恢复快、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正确认识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但首次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外段血管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76例TIA患者进行DSA检查,以探讨TIA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晓澍  刘翼  游潮  杨咏波 《华西医学》2008,23(2):208-209
目的:研究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TDL)在增强MRI上的特征性表现,探讨特定情况下该病的手术。方法:将14例病检确诊的TDL增强MRI表现与30例Ⅲ-Ⅳ级胶质瘤的增强MRI作对照研究,对特征性MRI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目的选择相应手术方式。结果:TDL增强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开环征和线样征对该病与胶质瘤鉴别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明确诊断且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对TDL具有鉴别意义,但需注意动态观察和综合判断。特定情况下的手术并非不当,但需注意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并需与病理医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观察颅脑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08年3月,11例颅脑肿瘤患者在手术中接受了术中超声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及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结果:术中超声清晰的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回声,1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均未损伤颅脑功能区。术后病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手术医师确定肿瘤的部位及边界,避开功能区,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使用F eeney法建立符合临床研究的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撞击装置,按照F eeney法复制闭合性脑损伤。撞击装置由支架、套管、砝码和脚板四部分组成。采用96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不给予撞击;轻伤组(B组),打击能量400 g.cm撞击一次;重伤组(C组),打击能量800 g.cm撞击一次;每组32只。分别于致伤后6、24 h,3、7 d,观察大鼠脑损伤早期生理反应、病理改变,并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B、C组大鼠伤后均表现为血压骤升后骤降、脉搏加快、呼吸深快或暂停,甚至永久停止;尤以C组明显。B、C组致伤后6 h均出现损伤灶皮质挫伤淤血、周围神经元变性等病理改变,脑含水量明显增加,7 d后大致正常;伤后12 h损伤灶有透明血栓形成,3 d伤灶周围神经胶质细胞增生,7 d伤灶局部液化坏死。而且病理损伤程度随撞击力和撞击面积上升而逐渐加重,当撞击力上升至1 200 g.cm时,大鼠多因呼吸骤停死亡。结论建立的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基本符合临床闭合性脑损伤的病理学改变与病理生理特点,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1岁。复发脑膜瘤术后5年,伴颅骨缺损入院。患者于13年前感觉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可。7年后方向感较差,CT示脑膜瘤复发,再次行“脑膜瘤切除术”,并去除骨瓣。此次为修补颅骨入住我院。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无血液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神清,语利,左颞枕约6cm×7cm大小颅骨缺损,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眼底视乳头  相似文献   
10.
颅内曲霉菌感染近年有增多趋势。曲霉菌通过呼吸道、鼻旁窦(筛窦,蝶窦等)、中耳乳突、手术与外伤的伤口等几种途径侵入颅内。好发于存在免疫抑制、易感染、长期、大量应用抗菌素、脑组织局部抵抗力减弱等状态的病人。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脑脓肿、颅内肉芽肿、脑膜炎、脑炎等病理改变。单纯脑实质内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鼻旁窦、中耳乳突源性具有较强特异性。提倡手术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