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显微手术切除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经验,探讨沟通眶颅的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显微手术切除的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手术5例,并对该类肿瘤的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83.3%,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出现10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6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麻痹,2例无变化。1例病人术后2周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治疗后未愈。1例病人术后失明。4例次全切的患者术后2周行1刀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复查MRI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从眶内通过眶上裂侵犯眶尖区及海绵窦,经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对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均根据术前MRI及DSA或CTA表现确诊,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中应用荧光造影。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0例,加重2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对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意义,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荧光造影是治疗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眶沟通型肿瘤是指同时分布于颅腔和眼眶,并相连的肿瘤。该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血供丰富.诊断和治疗涉及抻经外科和眼科.甚至需要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的帮助.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科与眼眶病研究所于2001-2002年共显徽手术治疗15例,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涉及的面神经段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涉及的面神经段的显微解剖,为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充分同定的15例成人尸头标本,对面神经的脑干端、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脑干端与周围解剖结构有恒定距离。桥小脑角段由面神经运动根、中间神经两个根组成,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内耳道段处面神经运动根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合成一干,近内耳道底处面神经在内耳道底的横嵴上.垂直嵴前走行。结论研究听神经瘤涉及的面神经段显微解剖,有助于听神经瘤的切除.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累及眶尖的海绵窦肿瘤手术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22例全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翼点人路。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取下骨瓣,磨除蝶骨嵴,剪开硬膜,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结果22例肿瘤中,17例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结论详细了解海绵窦和眶尖肿瘤的外科解剖是达到其外科切除的良好结果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10-01至2014-12收治的13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其中采用额底纵裂入路42例,额下入路28例,胼胝体穹窿间入路27例,翼点入路36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118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尿崩症63例(暂时性尿崩症42例),视力下降或失明28例,电解质紊乱65例。其他并发症:中枢性高热8例,动眼神经损伤3例,脑梗死1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死亡3例,死因均为下丘脑综合征。因病情危重或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办理自动出院3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比邻关系和生长方式,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0岁。主因头痛伴右眼球突出、视力下降9个月,于2009—09—10入院。曾因肾结石在外院手术治疗,其后出现头痛症状,并出现右眼视力逐渐下降,眼球突出,无发热,无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罗方接  杜长生  李钟铭 《武警医学》2010,21(10):891-892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 HPC) 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血管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9%~1%,占脑肿瘤的1%.血管外皮瘤首先由Stout等[2]在1942年提出,它源于环绕毛细血管的Zimmerman外皮细胞,多发生于软组织,发生于眼眶者罕见,发生在颅眶区的血管外细胞瘤更是少之又少,现将我科于2009年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儿CVST患者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小儿CVST的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能够显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和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抗凝及血管内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31例患儿中治愈18例(58%),好转8例(25.8%),死亡5例(16.1%)。结论小儿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3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其中年龄在18~35岁2例,36~50岁1例,51~60岁2例,>60岁6例。1.2 诊断经过 本组11例临床无神经系统症状,全部经CT或MRI检查而发现。因头部外伤发现脑瘤5例,其中2例在外伤后CT片上直接发现占位病变;1例脑外伤后发现鞍内饱满,复查MRI发现垂体腺瘤;1例于外伤后CT检查报告为“脑出血”,保守治疗出院后1月复查MRI示“瘤卒中”;1例在外伤后CT检查所示脑水肿区域与伤情不符,进一步行增强MRI检查报告为星形细胞瘤。保健查体时发现4例;因肺部病灶检查远处转移灶时发现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