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 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可靠性、安 全性。在临床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 因。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或停止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可导致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 术、机械取栓或血栓抽吸治疗等均有报道,无论何种治疗方式,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 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雁  李虹庆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338-1340
目的探讨胸腔逆行温热灌注卡介菌多糖治疗恶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逆行推注胸腔,观察组则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逆行推注胸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情况,治疗后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8比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伤比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逆行注射温热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高温杀灭肿瘤细胞,提高了患者免疫力,固定胸膜腔减少胸水生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业》2016,(4):46-48
目的探讨双环醇片干预耐药性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肝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及肝肿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醇片治疗耐药性结核治疗所致肝损伤,能显著降低肝脏损伤,减轻机体氧化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评价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发病6 h内11例,后循环发病12 h内17例)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24例85.7%,溶栓后完全再通15例62.5%,部分再通7例29.2%,未再通2例8.3%,总体血管再通率91.7%,颅内出血2例8.3%,死亡1例4.2%。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未发现明显闭塞,在小剂量使用尿激酶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