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平均术后26h并发脑梗死;其中再次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6例;死亡5例。出院半年内电话随访持续性植物状态2例,中重度致残19例,恢复良好9例。结论提高对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认识,及早预防,针对性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呃逆,俗称打嗝,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地同步剧烈收 缩,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其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导经路为胃肠黏膜,刺激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而最后传至膈神经,使膈神经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环靶明(cyclopamine)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环靶明对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分别检测环靶明处理前后PTCH1、GLI1、EGFR在QBC939中的mRNA表达及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环靶明处理前后PTCH1、GLI1、EGFR在QBC939中的蛋白表达及变化.结果 环靶明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5、10、20 μmol/L的环靶明作用48 h后,QBC939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P<0.01).PTCH1、GLI1、EGFR的mRNA和蛋白均在QBC939中表达,环靶明下调QBC939的PTCH1、GLI1、EGFR表达.结论 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能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外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OCS)早期和肢体组织压增高后有效减压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12-16号注射针头无选择地对59例AOCS早期患者,在组织压高压区垂直广泛针刺减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2—30min打断其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12h内压力趋于正常,有效率100%。结论:广泛针刺减压,可使骨折处的出血、组织间、筋膜间室内外的渗血、渗液、血浆、水肿液、毒物、组织胺充分排除,因高压向低压液体的廓清作用,降低了筋膜间室内外压力,打断其AOCS缺血-水肿恶性循环,是治疗和预防AOCS早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以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各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据大宗病例统计,55%在壳核(外囊)区,15%在脑叶皮层下白质内,10%在丘脑,10%中桥脑,10%在小脑半球[1].而发生于延髓或中脑者极为少见.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和破入脑室,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此外可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则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DHSC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DH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3,5d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5.4%(4/26)和26.9%(7/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7%(15/26)和61.5%(16/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3,5d颅内压[(21.54±3.15),(17.43±2.93),(15.92±2.91) mmHg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30.20±4.16),(29.73±4.06),(24.10±3.01) mmHg](均为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0.0%(1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6/26)(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9.2%(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3%(11/26)(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DHSCI疗效明显优于标准单侧外伤骨瓣减压窗手术,可以减少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的发生,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呃逆是神经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在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脑组织缺血缺氧逐渐加重而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顽固性呃逆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本课题组在多年临床治疗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穴位治疗与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穴位按压或针刺补泻,必要时辅以G6805电针治疗仪治疗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取得了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血吸虫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2月,双下肢乏力,麻木2周入院。患者既往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L_1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MRI示T_(12)~L_1椎体水平脊髓髓内后方一椭圆形肿物影,约2.0cm×1.3cm×1.0cm,T_1加权像为等信号,T_2为异常信号灶。初诊:T_(12)~L_1脊髓髓内肿瘤。全麻下行T_(12)~L_1椎管探查术,术中见脊髓圆锥末端直径增粗、水肿,肿物位于后正中沟深面,色稍黄,质地比正常脊髓稍硬,边界不清,其内可见数条马尾神经穿出,手术显微镜下分块全切除肿物,并尽可能保留相关马尾神经。病理诊断:亚急性血吸虫病。术后2周双下肢肌力Ⅳ级,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术后1月感觉减退明显改善,院外继续行杀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呃逆症的疗效。方法:对31例各型颅脑外伤或开颅术后并发呢逆症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合谷、太冲、内关(均双侧),膻中、中脘;毫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如患者躁动不安,则大幅捻转,每间隔3—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15—20分钟;如患者安静,得气后连接G6805治疗仪,用连续波,轻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结果:单次针灸治疗后症状立即缓解者28例;治疗3—7次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者30例;1例无效;有效率97%。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并发顽固性呃逆症的病例应用针灸技术,操作简便,能有效阻断呢逆反射,病人痛苦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