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氧缺血性疾病 (HIE)为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系统病变。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我科从 1997年 2月 2 0 0 3年 2月 ,对 6 0例HIE使用纳络酮和脑活素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HIE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根据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中的标准。本组HIE患儿共 9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男 32例 ,女2 8例 ,日龄 30分钟~ 3天 ,体重 2 5kg~ 3 5kg。对照组男 18例 ,女 12例 ,日龄 35分钟~ 3 5天。体重 2 5kg~ 3 6kg。…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 68例患者中,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于脑疝,病死率为17.64%。56例经神经内科治疗(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存活),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结论颅内压增高迅速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应及时联合使用脱水剂;去骨瓣减压术能减轻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局部的颅内压力,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居民血栓素A2受体(TXA2R)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34例脑梗死患者和135例正常老年对照者TXA2R基因rs7689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在脑梗死组与正常组之间,rs768963位点的基因型(T/T、T/C与C/C)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囚频率(T/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rs768963位点基囚突变与性别、年龄、血脂、血压、血糖均无关联.结论 TXA2R基因rs76896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脑梗死发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恢复期作用。方法:通过对73例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均采用标准的治疗方法,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组抗凝治疗配合适当抬高患肢,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肢液体输入;加强患肢疼痛、肿胀、皮温、血运等各方面的观察;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如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与体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结果:本组28例治疗1个疗程(7天一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8例治疗2个疗程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行双侧大隐静脉结扎加剥脱术后12小时并发肺栓塞(DE)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至关重要。早期临床观察及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控制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临床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焕银 《家庭用药》2008,(10):46-46
什么是失眠?医学上对失眠的定义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病的致病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M-TOAST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2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TOAST和M-TOAST分型。结果入院时在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31.2%),原因不明卒中(28.1%);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40.6%),不明原因脑卒中(18.7%)。出院时再次分型,TOAST分型一致率为83.9%,M-TOAST分型一致率91.5%。结论两种分型均有较高的一致性,M-TOAST分型更可准确地反映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岗前教育与临床带教一体化形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以提高护生执业能力,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共167名,以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84名和实验组83名,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实验组采用岗前教育与临床带教均有带教老师来执教的带教方式,并在实习的各个阶段对护生进行严格的考核.结果:实验组实习结束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实习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前教育与临床带教一体化形式能显著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年龄≥7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尤瑞克林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0.15 PNA U尤瑞克林(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qd,共14 d),对照组给予空白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qd,共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尤瑞克林组:4.55±2.89 vs 2.54±1.96,t=7.261,P=0.002;对照组:4.11±2.56 vs 3.49±2.55,t=7.439,P=0.013),治疗后尤瑞克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093,P=0.023),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 vs 55%,U=2896,P=0.001)。 结论 尤瑞克林能促进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呼吸功能的改变规律。方法 15例DM1患者均行骨骼肌活检和三引物PCR法萎缩性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DMPK)的3'端不翻译区三核苷酸(CTG)重复序列扩增检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与呼吸肌功能检测。同时选取15例参加体检的年龄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确诊的DM1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4~45[平均(31.37±5.27)]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双手力弱(14例)和(或)肌强直(12例),患者均存在肌强直现象,出现"斧头脸"9例,出现颈部力弱7例,出现运动后呼吸困难2例;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出现肌膜下肌浆块物质13例,出现明显核内移现象11例,萎缩肌纤维以Ⅰ型为主8例。15例患者DMPK基因均存在CTG异常重复,其重复次数均大于50次。DM1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值较预占值的百分比显著下降,具体为肺活量[VC(69.33±17.24)%]、用力肺活量[FVC(65.23±16.5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7.28±17.50)%]、最高呼气流速[PEF,(69.16±17.65)%]、肺总量[TLC,(51.23±14.79)%]、最大分钟自主通气量[MVV,(51.61±15.38)%]的显著下降,而FEV1/FVC%正常。呼吸肌功能损害表现为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分别下降至预占值的[(45.54±10.47)%]和[(54.29±12.66)%],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重度下降者第0.1秒口腔闭合压(P0.1)升高。结论肌肉活检和三引物PCR是DM1的重要诊断方法。DM1患者较早存在呼吸肌无力现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