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次发 《微创医学》2006,1(2):86-88
目的探讨单纯微创清除术及结合腰穿或侧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采用CT片定位,用YL-1型针电动穿刺进入颅内,以尿激酶液化血肿并引流;原发或继发脑室出血者配合侧脑室或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时间短,病死率低(13.5%),ADLⅠ~Ⅲ占成活病例的93.33%。结论可明显改善预后;单纯微创清除术适用于病情轻、出血量小、慢性血肿的病例;技术上存在穿刺偏离靶点、不能止血和一次性清除血肿,对危重患者的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2.
终池闭式引流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终池置入进行闭式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结果置管时间为4~8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86.7%。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准确传递所需用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促进颅内积血消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李慧敏  李次发 《微创医学》2006,25(2):223-22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模式对肺不张和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颅脑外伤术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每分通气量、氧浓度、触发敏感度等各参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63例,常规按病情调节各参数外,同时给予呼气末正压模式(PEEP)0.294~0.490 kPa.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呼吸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降低颅内高压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组织化医疗模式下早期康复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重型颅脑损伤128例,其中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接受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作为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GCS分别为(7.47±5.24)、(59.74±15.56)和(13.72±1.06);对照组则分别是(16.18±9.89)、(34.00±10.54)和(10.8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伤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12%(41/66)、13.64%(9/66)、24.24%(16/66)、12.12%(8/66),对照组则分别为20.97%(13/62)、33.87%(21/62)、45.16%(28/62)和32.26%(2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组织化医疗模式下早期的康复介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一种适合我国基层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密闭式腰池循环引流与置换脑脊液(CSF)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98例重度SAH患者随机(投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采用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置换CSF治疗,146例)和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CSF置换治疗,15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6.34±5.15)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评分(91.39±15.32)分、GCS(13.98±1.04)分;对照组NIHSS(15.91±7.26)分、ADL指数评分(53.86±13.39)分、GCS(10.05+1.46)分;两组均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6+2.63)d、SAH廓清时间(4±1.7)d、住院(23±3.1)d。并发症的发生率35.62%、死亡率13.01%,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1.72)d、(11±2.6)d、(39±3.7)d、55.92%和25.66%(P〈0.05)。结论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与置换cs术治疗重度SAH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SHE)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的48例CSHE病例作为治疗组;以2000年6月至2005年8月采用传统钻孔手术方法治疗的56例CSHE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痊愈55例,术后血肿复发8例,继发颅内血肿5例,颅内积气27例,张力性气颅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0/56),死亡1例;治疗组48例均痊愈,术后血肿复发1例,继发颅内血肿1例,颅内积气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6/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CSHE,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外科整合在卒中单元救治中的优越性,并观察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卒中医疗网络体系。将符合标准的81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组(A组)及以往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对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A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B组(P0.01),而且A组每提高患者的一个功能单位,所需的费用较B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在卒中单元救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医疗模式的进步提供了需求与动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推动了医疗新模式的出现,又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能性。颅脑创伤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完成的200多项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中,几乎未发现一种药物对颅脑损伤患者有肯定疗效。而我国目前颅脑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为救治方案和具体措施的研究,包括损伤机制研究和病理环节的阻断,降低颅内压的药物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