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院管理要注重建立医患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医院内与患者联系最早、直接、最紧密的是门诊挂号处、收费处和住院处,被称之为医院的窗口。现就如何抓好医院窗口的管理工作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应用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使得传统的工作方式格局被打破,带来了现代化管理的新理念。网络技术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已越来越凸显出其高效、准确、便捷的优势,并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运营模式。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70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病死率达 30 %~ 5 0 %左右〔1〕。笔者报道并分析我科近 5年间 70例重型颅脑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死亡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死亡 70例中 ,男 5 3例 ,女 17例。年龄 7个月~ 6 8岁 ,平均 37 2岁。伤后 3h内就诊的 33例 ,3~ 6h就诊的 10例 ,6~ 12h的 12例 ,12h以上 15例。1.2 入院时情况 全部病例均处昏迷状态 ,GCS 3分者 11例 ,4~ 5分 18例 ,6~ 8分 4 1例。入院时已双瞳孔散大者 13例 ,单侧瞳孔扩大 2 3例 ,双瞳孔缩小 6例 ,有 2 1例入院时呼吸或血压已不稳定。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下行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行薄层头颅CT扫描,采集导航数据;术中运用导航定位引导,单侧鼻孔进入,在内镜及导航引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中改在显微镜下操作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定位偏差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均无恶化。结论神经导航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能明确肿瘤与周边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9月~2008年9月间409例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影像学特点,分别采用了经鼻腔-蝶窦入路221例(54.0%),经额下-翼点入路103例(25.2%),翼点入路25例(6.1%),扩大翼点入路18例(4.4%),眉弓外侧锁孔入路42例(10.27%)。其中分期行额下-翼点入路和经鼻腔-蝶窦入路6例(1.47%)。结果409例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125例(30.6%),次全切除230例(56.0%),部分切除54例54(13.2%)。死亡8例(2.0%)。结论据肿瘤的生长特点和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脂肪瘤2例,骨髓瘤、转移瘤、血管瘤、角化物、神经鞘瘤各1例。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66.7%),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14例(77.8%);大部分切除8例(33.3%)。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21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最有效措施,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椎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椎管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颈段肿瘤24例,胸段56例,腰骶段26例,其中多发9例;髓外93例,髓内13例。均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95例(89.6%)。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01例,加重5例。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椎管肿瘤的最有效措施,显微手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术中行椎管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建组40例,非重建组(全椎板切除)6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术后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重建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分别为(11.0±2.8) d、(8.2±3.8) d,非重建组分别是(14.8±3.6) d、(12.0±4.8) d;重建组与非重建组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1例(2.5%)和10例(15.4%);重建组与非重建组术后脊柱不稳分别为3例(7.5%)和15例(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重建可减少术后脊柱不稳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6例GH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组(内镜经鼻蝶组)23例和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组(显微镜经鼻蝶组)23例.比较两组及不同Knosp分级患者在肿瘤切除、生化缓解、并发症(手术并发症、鼻腔并发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肿瘤切除程度、生化缓解情况、手术并发症、鼻腔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Knosp分级为3级的GH型垂体腺瘤,显微镜经鼻蝶组的肿瘤切除程度和生化缓解情况优于内镜经鼻蝶组,差异有统计学和意义(χ2=6.778,P=0.034;χ2=6.349,P=0.041).结论 与显微镜经鼻蝶切除GH垂体腺瘤相比较,内镜经鼻蝶在治疗Knosp3级的GH垂体腺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肿瘤切除率和生化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