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aSAH)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我科aSAH病例22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2.7%(28/22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Hunt-Hess级别、Fisher级别、前交通动脉瘤、aSAH次数以及脑室内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sher级别、脑室内出血、aSAH次数、前交通动脉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积水为aSAH后一较常见并发症,影响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Fisher级别、脑室内出血、aSAH次数、前交通动脉瘤。对具上述危险因素的aSAH患者应注意跟踪随访,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患者中,2~23岁16例,32岁和49岁各1例;2例患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常见首发症状为头痛。肿瘤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3例,部分切除2例,仅活检2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6例,Ⅱ级2例。术后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12例随访1~5年,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视交叉一下丘脑胶质瘤需与颅咽管瘤鉴别。手术以改善症状、明确诊断为目的。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3岁.因间断性头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MRI平扫及增强:左小脑幕上方可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灶,与小脑幕呈宽基底相接,边缘呈分叶状,大小约9 cm×9 cm×6 cm,病灶大部分呈等T1等T2改变,中央呈长T1长T2改变,病灶内侧可见团块状流空血管影,引流入大脑大静脉,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术中见肿瘤组织凸出枕叶脑皮质表面,肿瘤色红、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硬,血供异常丰富,术中出血汹涌,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全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偏瘫、失语、视力及视野障碍.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HE染色: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细胞分布疏密不均,细胞之间夹杂有胶原纤维.细胞分布密集区内,核有轻度异形,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像.部分肿瘤细胞之间夹杂有较丰富的小至中等大小薄壁血管,有的呈狭长鹿角样分枝.免疫组化染色:CD34、bcl-2、CD99强阳性,EMA及S-100阴性.术后6个月复查CT无肿瘤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新的可能的抑癌基因——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LRI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和其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9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及石蜡标本,行LRIG1、内皮因子受体(EGFR)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LRIG1、EGFR和Ki67蛋白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①LRIG1表达强度在不同级别、不同亚型、不同侵袭性表现的脑膜瘤中,无显著差异(P〉0.05)。②EGFR与Ki67表达强度则随脑膜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5),而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LRIG1可能并未参加脑膜瘤的恶性进展或在其侵袭性行为中发挥效应。②EGFR信号系统的异常可能参与了脑膜瘤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例临床少见的髓母肌母细胞瘤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成人小脑髓母肌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呈阵发性加重。MRI检查显示,病变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呈混杂信号影,病灶边界欠清晰,有水肿改变,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合并幕上脑室扩张、积水。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呈弥漫片状,密度较高,可见两种细胞成分,一种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小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深染,几无细胞质;另一种为胞体较大的圆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部分呈空泡状,有丰富的嗜伊红颗粒状细胞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突触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蛋白、肌调节蛋白1、波形蛋白及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阳性,神经微丝和上皮膜抗原呈局灶性表达,而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白细胞共同抗原表达阴性;其中结蛋白和肌调节蛋白1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经证实为横纹肌分化。结论髓母肌母细胞瘤为髓母细胞瘤中极为少见的临床亚型,主要由髓母细胞瘤和横纹肌成分共同组成,好发于儿童,成人偶有发生,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治疗.方法:19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用去氨加压素0.5~2.0 μg,im,1周后改为口服,并视尿量及年龄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结果:用药1 h后尿量均可降至<100 mL•h 1,尿比重增加,尿渗透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去氨加压素可作为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令成  张平  郭东生  雷霆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63-3865
目的:探讨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共60例脑外伤后致双侧瞳孔散大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下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龄,(2)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3)GCS运动评分,(4)生命体征,(5)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1)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2)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于年龄≤40岁,双瞳散大至手术减压间隔<3h,刺痛呈肢体收缩反应,生命体征尚处于正常范围,CT未提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积极的手术救治,可能有较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桥小脑角区非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及颈静脉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包括4例孤立性纤维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4例室管膜瘤及1例脑脓肿。除黑色素瘤及室管膜瘤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术前常误诊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除外1例孤立性纤维瘤行次全切除及1例脑脓肿病例行大部分脓肿壁切除,余病例均全切除;术后随访6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及病变复发。结论桥小脑角区疾病展现多样性的病理特征,熟悉该区疾病组成,可减少术前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颅脑损伤347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颅脑损伤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相对于年轻患者而言,老年颅脑损伤有着相对不同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老年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笔者对1994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7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判断CD133剪接变体的表达与AC133抗原决定簇的关系.方法 对AC133阳性和阴性胶质瘤细胞中剪接变体的表达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AC133阳性胶质瘤干细胞诱导分化下CD133剪接变体的表达研究.以RT - PCR针对性的扩充CD133 mRNA条件外显子集中序列,并通过DNA测序确定其条件外显子,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了条件外显子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 AC133阳性和阴性细胞均表达相同的CD133 mRNA剪接变体,剪接变体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亚细胞分布无关联.AC133阳性胶质瘤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含3号条件外显子的剪接变体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在脑胶质瘤中,未能证实与AC133抗原决定簇表达呈特异关联的剪接变体,含3号条件外显子的剪接变体表达与胶质瘤细胞的分化表型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