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甘草蛋白免疫磁性微球,并建立快速、精确的免疫磁性捕获ELISA法检测甘草蛋白。方法 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甘草蛋白IgG抗体致敏,制备特异性捕获甘草特征蛋白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亲和素建立ELISA检测系统,用于甘草药材和含甘草中成药中甘草蛋白的分析。结果 利用该方法对甘草药材和中成药中甘草蛋白抗原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10ng/mL。结论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检测技术方便、快速、准确,为生药的品种鉴定及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介绍一种用微机听觉诱发电位刺激器。该刺激器可以产生“喀呖”声,具有十二档刺激频率,四档刺激脉冲宽度,刺激强度最大132分贝,并具白噪声屏蔽。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吴××,男,44岁,住院号41366。因酒后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意识不清3h,于1999年6月2日入院。病人酒后2h左右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头晕,恶心,呕吐,意识尚清,未用药,病情渐加重,此后1h言语不利,意识模糊,未治疗。平素嗜酒,每次饮白酒半斤至1斤左右,此次病前所饮酒量与平素无异,无其他病史。查体:T36.5,Bp20/12。营养中等,意识模糊,皮肤略黄,巩膜黄染,项强三横指。双下肺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克氏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余无著变。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如下:血K 、Na 、Cl-各值均正常。血常规仅WBC11.3×10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能够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寻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N);②槲皮素组(Q):腹腔注射槲皮素(quercetin, 7mg·kg-1 );③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 areperfusion,I/R)组(I);④热应激预处理组(H+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热应激预处理;⑤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组(Q+H+I):缺血再灌注前16h先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再给予热应激处理;⑥槲皮素+缺血组(Q+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观察以上各组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h后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的表达,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肝脏HSP70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H+I组、I组、Q+H+I组、I+Q组、Q组、N组;而检测血清ALT、AST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Q+I组、I组、Q+H+I组、H+I组、Q组、N组;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示与上述血中ALT、AST含量变化相对应。结论 HSP70在经热应激预处理后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胺在插管型喉罩辅助纤支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拟行纤支镜检查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均给予插管型喉罩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全麻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肌松药物顺式阿曲库胺,记录麻醉前(T1)、置入喉罩时(T2)、纤支镜过声门时(T3)、检查完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并记录2组患者的镜检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T3时间点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观察组T3时间点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T2、T3、T4时间点ET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BIS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P=0.614,P=0.455,P=0.546);观察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2组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378)。2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喉罩拔出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0.071,P=0.094);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低剂量顺式阿曲库胺在插管型喉罩辅助纤支镜诊疗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同时能减少镇静药和镇痛药的用量,也并没增加在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趋化因子配体(CXCL)10/趋化因子受体(CXCR)3信号轴募集皮肤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根据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纳入标准选取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光疗,对照组单独予308准分子光疗。疗程结束后(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XC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XCR3+CD4+和CXCR3+CD8+T细胞的比例,并选取健康组1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XCL10表达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XCR3+CD4+和CXCR3+CD8+T细胞比例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纳入84例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组),另42例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喹硫平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立哌唑组和喹硫平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05%、64.2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喹硫平组(均P< 0.05);阿立哌唑组、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8.5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明显高于喹硫平治疗患者,临床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解酒泡腾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绿原酸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解酒泡腾片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30min。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解酒泡腾片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两种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参数设定、治疗机制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抽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24例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牵引方法治疗(简称传统组)74例。采用全自动多功能三维电脑牵引治疗(简称三维组)50例,两组均同时配以甘露醇、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下简称地甘静滴),1次/d。结果传统组与三维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和9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35,P<0.05)。结论三维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边孔综合征的致伤原因及非手术治疗疗效,加强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知、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四边孔综合征患者7例,病程3周至半年。部队训练伤和健身训练损伤5例,家务劳动损伤2例。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为主,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我院。诊断明确后,采用手法、针灸、封闭、理疗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结果:患者肩部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肩部肌力、感觉正常,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治疗21 d。结论:四边孔局部解剖的特异性及训练科目的特殊性和劳动姿势不良,导致四边孔综合征的易发生率,早期正确诊断并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