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通气量,研究组采用低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比两组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呼吸频率,手术前后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PaO2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PETCO2为(33.59±2.08)mmHg(1 mmHg=0.133 kPa)、气道压为(14.84±2.71)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为(12.27±2.01)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SpO2、PaO2、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SpO2为(0.96±0.02) mmHg、PaO2为(79.52±5.96) mmHg、FEV1为(1.85±0.56)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3.17±17.71)%、FVC为(2.13±0.46)L、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2.84±14.55)%、FEVJFVC为(81.62±14.1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8.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能有效改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肺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3—2015-11收治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束后以0.4μg/(kg·h)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水平,对比2组不同时刻IL-6和TNF?α水平。结果诱导后,观察组IL-6、TNF?α及H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七氟醚预处理对妇科腔镜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患者编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组给予患者面罩吸入七氟醚(1%2%),两组使用相同方法诱导麻醉。分别检测并对比两组诱导前(T1),气腹后(T2),气腹结束(T3),手术结束(T4)时血清内皮素(ET)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2、T3、T4的ET与MDA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T与MDA含量T2、T3时较T1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MDA含量T2、T3时较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应用于妇科腔镜患者中,可有效减少血清中ET与MDA的含量,降低肺的氧化损伤,对患者肺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右半结肠癌患者68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拟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对比两组全麻药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6 h、术后12 h VAS评分。结果研究组单位时间丙泊酚用量、单位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6/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并能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麻复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行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记录2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药用量、疼痛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和术毕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623.17±87.54) mg、舒芬太尼(45.26±6.74)μg用量少于对照组[(772.54±97.63) mg,(53.28±9.02)μg],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