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纳入217例发病≤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18~45岁,106例)及中年组(46~55岁,111例)。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并对伴有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青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9.8%(74/106),中年组为78.4%(8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在颅、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分别为75.7%(56/74)和62.1%(54/87)]。青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为71.6%(53/74),高于中年组的41.4%(36/87);中年组前、后循环均有狭窄的发生率为20.7%(18/87),高于青年组的8.1%(6/74),P均0.05。青年组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9%(33/56),高于中年组的27.8%(15/54),P0.05;中年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7.8%(15/54),高于青年组的12.5%(7/56),P0.05。(3)中年组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饮酒者所占的比例高于青年组,P0.01或P0.05。中年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93.1%(81/87)对比64.9%(48/74),P0.01],青年组不明原因的血管狭窄比例高于中年组[23.0%(17/74)对比2.3%(2/87),P0.01]。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青年组动脉夹层、烟雾病及血管炎发病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中年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青年卒中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少,而不明原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影像队列中的267例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根据24 h动态血压将其分为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通过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图像分析获得颅内动脉Willis环近端血管壁斑块特征,包括最大管壁厚度、斑块内出血、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多发斑块(斑块数量≥3个)等指标。比较3组基线特征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结果 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有36、119及112例。(1)反杓型血压组年龄更大(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67.3∶64.6∶61.9岁,P=0.042),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46.4%∶41.2%∶22.2%,P=0.037);血压指标中,反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144∶139∶136 mmHg,P=0.025)。(2)杓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血流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卒中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利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4D flow MRI技术对其梗死区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狭窄近端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狭窄程度与前向血流的定量关系;对软脑膜侧支进行评分(总分0~3分),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比较不同侧支状态下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3例,平均年龄56岁,男性21例(63.6%)。不同狭窄程度(<30%、30%~49%、50%~69%和≥70%)下大脑中动脉血流率分别为(3.56±1.08)、(2.96±0.94)、(3.72±0.60)、(2.50±1.03)ml/s,各组间大脑中动脉病变近端血流率存在显著差异,狭窄程度≥70%时血流率下降最显著(F=4.34,P=0.008);狭窄近端前向血流与灌注的关系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在不同侧支状态存在差异。当远端侧支较差时(侧支评分0~2分),狭窄近端残余血流绝对值及相对值与远端脑组织灌注参数相对达峰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6、-0.61,均P<0.05)。结论4D flow MRI技术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定量评估,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灌注的关系受侧支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α-GalA,以下简称Fabry病)又称Anderson-Fabry病、法布里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Xq22上的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其编码产物α-半乳糖苷酶部分或全部缺乏,导致其代谢底物三聚己糖神经酰胺(globotriao sylceramide,Gb3)不能降解,在肾脏、心脏、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判定的有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结果为参照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hyperdense sign of MCA,HDS-MCA)、ASPECTS(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和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指标判定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84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例(其中49例有大动脉闭塞,占58.3%)。平均年龄为58岁,女性占26.2%(22/84),平均发病至血管影像检查时间为210(141~312)min。有大动脉闭塞组的基线NIHSS(12比8,P=0.008),HDS-MCA阳性率(63.3%比37.1%,P=0.018)及房颤比例(22.4%比5.7%,P=0.037)显著高于无大动脉闭塞组。ROC结果显示单一指标中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1),两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及ASPECTS≤7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5),而三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ASPECTS≤7及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02)。结论本研究结果虽然提示NIHSS、HDS-MCA和ASPECTS在判定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但其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女,14岁。入院前15 h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伴不完全运动型失语、头痛、呕吐、嗜睡,于2014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身体健康,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格检查:血压120/70mmHg,嗜睡,构音障碍,高级皮质功能正常,无眼震及复视;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咽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稍高;右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关键词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以来发表的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目标人群为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例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上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evMan5.2软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经异质性检验后对计数资料分别进行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的计算,对计量资料进行均数差(MD)及95% CI的计算.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7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 239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前者高龄患者所占比例更小,合并OR(95%CI)值为0.48(0.28 ~0.80,P=0.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颅外组更小,合并MD(95% CI)值为-4.57(-8.22~-0.91,P=0.01).同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吸烟患者比例更高,合并OR (95% CI)值为0.08 (0.68 ~0.93,P=0.005),但单纯颅外狭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8(0.04 ~0.32,P=0.01)和0.13(0.01 ~0.25,P=0.03),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比较,仅年龄及吸烟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险因素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和静脉窦血栓的认识,重视病史和影像学特征分析,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分析1例上矢状窦血栓误诊为皮质静脉血栓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青年患者,急性起病,以逐渐进展的双侧肢体无力和间断的癫痫发作为临床特点,无发热、头痛等。初诊为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前者临床更少见,易误诊。结论通过对本例初诊为孤立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的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系统性疾病通常容易导致静脉窦血栓,而局限性、尤其是局部病变更倾向于引起皮质静脉血栓。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是皮质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运动和感觉缺失、失语、偏瘫等,而静脉窦血栓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视物模糊以及意识障碍等。影像学上皮质静脉血栓相对较轻,部分病灶呈可逆性,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