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caspase-3反义寡核苷酸对6-OHDA诱导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向四组SD大鼠的中脑黑质部位注入反义、错义、正义寡核苷酸及NS,然后再注入6-OHDA,取中脑做连续切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黑质caspase-3的表达及TH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结果 反义组Tunel阳性细胞数为82±8.6,方差分析显示反义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低于其他各组(P<0.05);反义组手术侧TH阳性细胞数为168.6±11.4,与对侧阳性细胞比值为63%±11.3%,显著性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有效阻断caspase-3的表达可减轻6-OHDA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caspase-3可作为保护性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并探索脑电背景慢化分级、δ刷对临床评估的价值。  方法  纳入5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起病形式、合并肿瘤情况、辅助检查(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MRI报告和脑电图结果)、治疗情况和出院随访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脑电背景异常程度(EEG)、δ刷情况。  结果  52例患者中7例脑电图正常(14%),45例脑电图异常(87%),包括:轻度异常25例(48%),中度异常 11例(21%),重度异常9例(17%)。6例出现δ刷(12%)。脑电图检查时病情轻组有32例(62%),病情重组有20例(38%)。随访1年后,预后良好组有45例(86%),预后不佳组有7例(14%)。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需要ICU治疗、预后不佳的比例增高(P<0.01)。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CSF抗体滴度>1∶10的比例越高(P=0.035),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启动二线免疫治疗比例越高(P=0.008)。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P=0.012)。首发病例较复发病例出现δ刷的概率更高(P=0.023)。  结论  脑电慢化程度和δ刷在评估病情、预测预后结果上一致,EEG越慢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预后差。EEG慢化与抗MNDA受体脑炎的免疫状态相关,EEG越慢,免疫异常越重,临床上可动态检测患者的EEG以评估免疫治疗效果,若EEG慢化未改善应及早考虑加强免疫治疗。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因此当出现δ刷时应积极排查肿瘤。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等。由于外科治疗费用昂贵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而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因而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PD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路易体痴呆(DLB)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探讨路易体痴呆患者的睡眠结构。方法对临床诊断DLB28例及正常对照28人进行研究。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视频~多导睡眠图(Video-PSG)监测。结果(1)睡眠结构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LB组总睡眠间期时间(SPT)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睡眠时间(TST)减少、睡眠效率(SE)下降、总醒觉时间(TWT)、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增多、1期睡眠时间(TS1)、2期睡眠时间(TS2)、NREM睡眠时间(TNREMS)和REM睡眠时间(TREMS)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睡眠呼吸事件分析:DLB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其他睡眠事件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LB组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PLMS)、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BD)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LB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睡眠异常行为亦很常见。视频-多导睡眠图对于研究DLB患者的睡眠障碍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和路易体痴呆(DLB)患者血清及CSF中金属镁铜(Cu)、铁(Fe)、钙(Ca)、(Mg)、锌(Zn)、铅(pb)和锰(Mn)含量的变化.方法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40例AD患者、20例DLB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及CSF中Cu、Fe、Ca、Mg、Zn、Pb及Mn的含量.结果 (1) DLB组血清Zn含量明显低于AD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2)AD组及DLB组CSF C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3)AD组CSF Fe含量明显高于DLB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AD及DLB患者体内或神经系统存在金属元素Zn、Fe、Ca稳态失衡,这些可能有助于评估AD和DLB患者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探索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特点。方法纳入GPI患者52例,健康中老年对照(normal control,NC)38例进行双侧海马区1H-MRS检查,比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胆碱/肌酸,NAA/胆碱,胆碱/NAA和肌醇/肌酸的水平;并同日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检查量表(Mo CA)量表评定,探索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PI和NC两组比较:GPI组的双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N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痴呆程度的GPI患者比较:重度痴呆组左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轻度痴呆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痴呆组右侧海马区的Cho/Cr和m I/Cr较轻度痴呆组升高(P0.05)。GPI组左侧海马区的NAA/Cr与MMSE、Mo CA呈正相关(P0.001)。结论 GPI患者均存在双侧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且痴呆程度越重,左侧海马神经元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原发症状之一,在疾病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风险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图特异性,本试验收集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例健康受试者的脑电信号作为对照,基于小波变换提取各频段信号,计算非线性动力学及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两类人群进行自动分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Fp1和Fp2导联在α、β、θ、γ这4个频带的关联维数和样本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脑额叶功能损伤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将非线性动力学与脑功能网络属性相结合作为分类器的输入特征,所得分类效果最优,其结果显示准确率为76.77%、敏感度为72.09%、特异性为80.36%。本研究结果表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和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或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杨婵娟  宁玉萍 《现代医院》2014,14(9):107-10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提出以来,逐步被社会接受,但要在医疗活动中真正体现和运用这一模式解决医疗问题还需要从医人员和社会群体不懈的努力,在这一方面,精神科医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0年1月~3月首次利用经阴道输卵管配子移植(TV(IFT)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10例,其中3例妊娠,妊娠率30%.对TV-GIFT患者要做好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准时、准量给药;做好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生;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