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医疗保险状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选择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静脉内溶栓治疗指征的AIS患者293例,根据患者的医疗保险状态分为医保组256例和非医保组3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疗保险状态与选择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医保组静脉内溶栓177/256例(69.1%);非医保组静脉内溶栓30/37例(81.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36)。医保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合并有高血压病史(P=0.040)、冠心病史(P=0.008)和既往脑卒中史的比例更高(P=0.002),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01),住院总费用增高(P=0.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P0.001)、血脂异常(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P0.001)、发病至来院时间长(P=0.006)是AIS患者选择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医保组与非医保组的溶栓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612)。结论年龄轻、高NIHSS评分、发病时间短且伴有血脂异常的AIS患者更倾向于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是否有医疗保险不影响患者对静脉内溶栓治疗的选择;无论是否有医疗保险,患者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开始时间相似;有医疗保险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总费用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急诊室启动溶栓组(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组(82例)的DTN时间和安全性等指标,包括两组的治疗7 d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病死率、溶栓后24 h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等。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溶栓组DTN时间(99.3±47.8)min显著短于病房溶栓组(118.8±53.2)min,P=0.014;治疗后24 h两组安全性比较,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3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7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溶栓治疗3个月恢复良好(m RS2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启动静脉内溶栓治疗AIS能明显缩短DTN,安全性与送入病房后再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差异无显著性,AIS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应在急诊尽快启动,若急诊空间有限,溶栓和送入病房可同时进行(Drip-and-Ship)。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架取栓数据库中所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例患者中,4例为基底动脉闭塞,2例为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闭塞,1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治疗后6/7例(85.7%)实现血管再通。5/7例(71.4%)患者30 d m RS≤4,表明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2/7例(28.6%)患者死亡,出血转化情况不明,余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结论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可行的方法;但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分析影响t DCS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t DCS结合Frenkel康复训练对9例变性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Barthel日常活动评分(BADL)对患者t DCS疗效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3±8.2)岁。患者治疗后ICARS评分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P=0.051),其中单项"协调动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余各类指标参数与疗效未见相关性。结论 t DCS结合Frenkel康复训练治疗后的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的趋势;ICARS是评价疗效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侧面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是否存在脑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观测33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与33例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之间的自发性脑活动和脑结构上的差异。磁共振数据采用Matlab和SPM1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经过FWE检验矫正,P0.05,大于3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态脑功能结果显示,HFS患者在小脑Ⅵ小叶区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VBM结果显示,HFS患者在小脑Ⅵ小叶区灰质体积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结论 HFS患者的小脑Ⅵ区存在脑功能和脑结构的改变,提示小脑异常可能和HFS患者持续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