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左眼睑下垂10月,头晕伴呕吐半月"入院,既往有慢支病史。查体:左动眼、滑车、展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肌力IV级。颅脑MRI:左侧岩尖区哑铃型长T 1、等T 2异常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1)。术前诊断考虑左侧蝶岩斜区脑膜瘤。入院后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肿瘤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瘤恶性程度和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4例脑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取自癫痫病人手术切除脑组织)中MT1-MM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的△△Ct(循环阈值)值分别为(0.834±0、517)、(4.063±2.309)和(7.072±4.072)。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存在MT1-MMP基因mRNA高水平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增加,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效果,以及术中垂体柄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孔手术切除的36例鞍区肿瘤临床资料,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锁孔入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3例,脑膜瘤14例,颅咽管瘤9例。肿瘤全切除33例,近全切除3例。垂体柄全保留32例,部分保留3例,术中未发现垂体柄1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既安全、便捷、微创,又能达到切除肿瘤、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是近年来从人类脑组织中提取的一种抑癌基因,它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有研究证明胶质母细胞瘤中BAI1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它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有必要对胶质瘤中的BAI1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 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 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 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1997年5月到2005年5月收治的19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有15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占位为首发症状者4例。19例患者均经全脑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证实诊断,其中囊状动脉瘤17例,梭状2例,发生于第1段5例,第3段1例,第4段2例,第5段11例,其中有5例合并其他血管发育异常。手术入路采用后正中开颅15例,远外侧开颅4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术8例,动脉瘤夹闭切除术9例,动脉瘤夹闭并动静脉畸形切除术1例,动脉瘤夹闭切除并动静脉瘘切除术1例。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较轻的并发症。结论PICA动脉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为出血和占位,脑内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多为囊状动脉瘤。动脉瘤部位以PICA第1段和第5段多见,易并发其他血管发育异常。开颅方式与动脉瘤所在区段有关,手术方式与动脉瘤形态及蒂宽有关,应尽量同时处理并发的其他血管发育异常,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缺陷短波单胞菌致颅内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原称微小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国内外尚未见缺陷短波单胞菌致颅内感染的报道。近期,在1例脑膜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8岁.因左上肢麻木、无力5个月,颈部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左V1感觉减退,颈抵抗,左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四肢腱反射活跃、浅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阳性,左肢体浅感觉减退.MRI示C1~C2髓内类圆形混杂短T1、短或等T2异常信号影,病灶强化明显均匀,边缘尚清(图1a).入院后行C1~C2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切开脊髓后正中沟发现肿瘤位于颈髓内,有陈旧性出血,上至枕骨大孔水平,下至C3椎体上缘,大小约3 cm×2 cm ×2 cm,内有异常增生的细小血管,供血丰富,边界清楚,质地软,紫黑色,于显微镜下完全圳除.术后病理为黑色素瘤(图2).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脑室铸型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急性颅内压显著增高,预后极差[1],保守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行血肿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洗辅以脑窒外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保持脑脊液(CSF)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脯出血破入脑室患者63例,采用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