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并不少见,发病率也不甚清楚。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经渐渐取代脑血管造影用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受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颅内-颅外搭桥术(EC/IC)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 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种族间颅内、外动脉的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有关。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也存在差异。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的贡献比更高,而脂代谢异常对颅外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贡献比更高。本文就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差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溶血磷脂酸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磷脂介质,其主要来源于活化血小板的释放,且具有促进 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所以,血浆LPA水平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预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此外,LPA又是 LDL-C氧化过程的代谢产物,并作为OX-LDL-C的活性成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以及血栓的 形成过程。而在AS斑块的脂质中心聚集了大量的LPA,成为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因此,LPA水平是预警缺 血性卒中高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男 44岁,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肉萎缩12年,加重伴耳鸣、听力减退2年,于2002年2月28日以四肢肌肉萎缩原因待诊收住院。隐匿起病,12年前发现右手骨间肌肌肉萎缩,无明显无力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并波及四肢远端,近5年来出现双手精细活动时费力伴双下肢无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2年前出现双侧耳鸣,近9个月发现听力减退左侧为重,伴左侧面部麻木以及走路不稳。病程中偶有肢体麻木,头晕、眩晕、头憋胀感。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跛行,左侧腋窝10×12cm~2面积的雀斑,腹部脐旁有一孤立的牛奶咖啡斑(2×3cm~2),右侧第12胸椎旁皮下可触及3×6×5cm~3大小两个软组织内肿物。双侧巩膜可见粽黄色色素沉着,裂隙灯检查发现晶状体后囊部浊斑。左侧面部浅痛觉减退呈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8%(411/579例);411例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64.48%),其次为颈内动脉(50.36%)。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7.24%),吸烟(63.6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血管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并分别计算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比。结果本组患者改良的TOAST亚型构成比例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44.12%,小动脉病变型30.39%,心源性栓塞型6.86%,其它病因明确型5.88%,不明病因型12.75%;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病69.61%、吸烟58.82%、高脂血症43.14%、饮酒39.22%、脑血管病家族史24.51%、糖尿病20.59%。结论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和小动脉病变型仍占较大比例;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及饮酒是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灶分布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就诊的大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3~5岁儿童弱视仪器矫治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两组,仪器矫治组69例89眼,综合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 [结果]两组1月内起效例数差异有显著性(X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差异无显著性(X2=2.035,P>0.05),综合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仪器矫治组,治疗3个月后,综合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仪器矫治组,差异有显著性(X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仪器矫治组差异无显著性(X2=1.81 6,P>0.05);综合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仪器矫治组,差异有显著性(X2=5.435,P<0.05). [结论]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提高3~5岁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叶酸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叶酸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以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4年1月住院的长期居住河北地区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2例,其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标准对照(治疗)组32人,仅接受传统危险因素的标准干预治疗;叶酸干预治疗组30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分别检测用药半年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标准对照组入组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0·67±14·81)μmol/L,半年后为(34·75±16·17)μmol/L,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平均升高(4·08±6·06)μmol/L。5mg叶酸干预治疗组用药半年后同型半胱氨酸这(11·77±3·56)μmol/L较用药前(31.32±14·51)μmol/L有显著下降(P<0·001),平均下降(19·54±13·34)μmol/L。结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通过补充有效剂量的叶酸进行干预治疗。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可使河北地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