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正> 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会(IFCN)最近对一些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学提出他们推荐的标准,下面是该学会推荐的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标准。1 推荐标准的主要内容 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SLSEP)是指电刺激周围与中枢神经系统感觉通路粗纤维,在50ms内所诱发的电位。以下所述标准主要适合于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但也适合尺神经和腓神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3.
复习了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并对用于可疑神经根损伤评定的电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相关的电诊断程序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研究、迟发反应的研究、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神经根刺激及针极肌电图。这些不同程序的检查价值与限度是需要斟酌的。目前,针极肌电图是唯一最有帮助的方法。本文对神经根病病人不同平面的电诊断发现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4.
<正> 6 神经根病的肌电图异常:各论6.1 颈神经根病 在根的病变中,颈部是仅次于下腰部的最常受影响的脊椎部位。在已证实的所有神经根病中,颈神经根病占5%~36%。以作者的经验,它占了5%~10%。 大多数颈椎间盘病和韧带骨化病影响到下部4个椎间盘(C_4~C_7),因此典型压迫的是C_5~C_8根。虽然报道对每个受累根所影响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都同意C_7神经根病占所有颈神经根病的70%以上。其它  相似文献   
5.
6.
复习了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并对用于可疑神经极损伤评定的电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相关的电诊断程序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研究、迟发反应的研究、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神经根刺激及针极肌电图。这些不同程序的检查价值与限度是需要斟酌的。目前,针极肌电图是唯一最有帮助的方法。本文对神经根病病人不同平面的电诊断发现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正中神经纯感觉刺激与混合神经刺激的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LSEP)(N20,N13,N9)波幅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身高(165.7±9.9)cm,平均年龄(23.7±5.9)岁,腕部到C7平均距离(66.2±4.5)cm;每位受试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纯感觉刺激(指3)和混合神经纤维刺激(腕部),平均刺激强度14.5 mA;记录电极分别置入两侧Erb点,第7颈椎棘突,皮层记录电极按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放置,均采用方波电脉冲宽200 us,刺激频率3.1 Hz,重复200次。结果 (1)指3刺激,左右侧N20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20.2±1.2)、(20.3±1.2)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0.6±0.1)、(0.5±0.3)uv;腕部刺激,左右侧N20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18.1±1.0)、(18.2±1.0)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1.9±1.2)、(1.6±0.8)uv,左右侧指3刺激N20波幅与左右侧腕部刺激比较,波幅降低(...  相似文献   
8.
刺激胫神经记录了41例经CT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并与34名健康人的SCEP资料进行比较。患者组SCEP检出的阳性率为87.9%(36/41),主要异常为患侧P1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相关(P〉0.0005)。非手术治疗后发现,P1波的降低与疗效呈反比关系,这也是提示该波能间接反映腰神经根受损程度。结果表明,SCEP和LDH的定位,反映受损程度。预  相似文献   
9.
脊髓监护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内固定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外科手术特别是矫形手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脊髓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为了预防这类损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实施脊髓监护己被视为必要的保护性手段。在多种监护方法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以其方便、实用的特点而成为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脊髓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后根损伤对F波的影响。方法:以15只Wistar大鼠Guo窝下游离并刺激坐骨神经,在Mu短展肌记录M波与F波;将大鼠分为两组,暴露腰脊髓后,一组依次切断L3、L4、L5、L6前根;另一组依次切断L3、L4、L5、L6后根,分别观察记录切断前、后根后F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切断前根组均表现为F波波幅显著降低(P<0.01)直至消失;切断后根组均表现为F波波幅显著降低(0.001<P<0.01),但F波不消失。结论:脊髓后根亦参与了F波的形成,或F波有反射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