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剂量≥1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有无卒中复发分为无卒中复发组119例和卒中复发组28例,2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3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卒中复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9.3%)、既往卒中史比率(28.6%)高于无卒中复发组(19.3%、11.8%)(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1/*1基因型和*1等位基因频率(28.6%、53.6%)低于无卒中复发组(46.2%、67.2%)(P0.05),CYP2C19*2/*2基因型和*2等位基因频率(14.3%、39.3%)高于无卒中复发组(6.7%、26.9%)(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7.1%)与无卒中复发组(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15,95%CI:1.284~12.214,P=0.008)、既往卒中史(OR=3.236,95%CI:1.324~10.329,P=0.015)和CYP2C19*2等位基因(OR=2.792,95%CI:1.245~6.436,P=0.014)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差,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TGCO)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和TGCO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LFB髓鞘染色观察大鼠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结果:EAE组7/8只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TGCO组有3,8只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为29,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明显减轻。对照组未见动物行为学和CNS病理学改变。结论:TGCO能减轻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延长潜伏期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实验组)43例和家庭传统喂养组(对照组)43例。比较21d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住院21d时,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11.13±2.03)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2.7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低O2高CO2对小鼠血脑屏障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O2高CO2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超微结构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低O2高CO21d、2d、3d、1周、2周组),实验组动物置于低O2高CO2舱造模。小鼠腹腔注射荧光素钠,观察不同时间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分别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QP4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1d组小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升高最明显,然后逐渐下降,在1周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周末回落至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1d组小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皮层及海马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低O2高CO2在早期能使小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升高,可能与AQP4的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观察山茱萸总甙(TGC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及外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3组:Control组、EAE组和TGCO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硝酸还原酶法观察血清NO的变化。[结果]EAE组7只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而TGCO组只有3只大鼠出现EAE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为2分,潜伏期延长,CNS内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明显减轻。Control组未见上述变化。EAE组大鼠总血清NO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TGCO组大鼠血清NO值(109.83±68.03),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GCO对EAE大鼠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7收治的43例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治的4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1组)和45例单纯肺癌患者(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分析3组的分型、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与对照2组肺癌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CA125指标值均高于对照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A199、CA12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过高、CA199和CA125过高是肺癌患者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104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全身骨扫描检查分为骨转移组(42例)及非骨转移组(6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骨转移灶(或右侧股骨组织)感兴趣区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Gleason评分。研究发现DWI骨转移灶(或右侧股骨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对TIA后发生卒中风险进行ABCD2、ABCD3-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纳入的136例TIA患者中,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19例(14.0%),无死亡及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持续时间≥60 min(OR=1.060,95%CI:1.012~1.112)是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6%(4/72)、18.5%(10/54)、50.0%(5/10),ABCD3-I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7.1%(6/84)、52.0%(13/25),ABCD3-I与ABCD2评分模型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90 d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AUC为0.839(95%CI:0.766~0.896),明显高于ABCD2 AUC的0.783(95%CI:0.704~0.849;P0.01)。结论 ABCD3-I评分法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其准确性优于ABCD2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09~2010-08收住的6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在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同期非出血性脑梗死组。结论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