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ourette综合征与中枢神经递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urette综合征(简称T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临床表现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爆发状不自主发声或猥亵言语等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虽然其病因迄今未明,但最近神经药理学和神经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使人们对中枢神经递质在T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多巴胺(DA) 1961年Seignot首先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治疗TS,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后Chapel(1964年)和Stevens(1966年)同样得到了类似结果。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在动物身上能产生突发、反复的定型肌肉运动等一系列酷似TS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周期性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系一组遗传性疾病。根据发病时的血K~+改变,分为低钾性和高钾性两种类型。而所谓正钾性周期性麻痹相当少见,可能与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密切相关或同属一类。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根据Nernst方程,细胞外K~+浓度〔K〕e的下降,产生超极化。因此早期推测麻痹是由于超极化致神经肌肉传递阻滞,在玻璃微电极引用到电生理不久,Creutzfeldt等测定了病人发作期膜电位,发现膜电位是下降而不是升高。他解释麻痹是去极化引起无兴奋性造成的。鉴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胰岛素可以诱发麻痹,有人提出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可能是K~+内流过度的原因。这种缺陷可能增加不能透过膜的阴离子的数目,从而被动地引起水和阳离子的内流。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学与治疗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临床上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爆破状不自主发声或猥亵言语等为特征的疾病。在美国,该征的患病率约0.1~1‰,估计有20余万患者。本文旨在对该征的病因和治疗学进展作一概述。一、病因学:本征的确切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生化等方面的进展,对该征的病因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神因素:Golden(1978)认为多发性抽动是个人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几乎所有的病人精神有压力时症状都会加重,某些心理疗法可以使症状缓解,因而认为本征与精神因素有关。Shapiro(1980)认为注意力集中于其  相似文献   
4.
5.
衰老相关识别障碍的免疫机制脑-反应性抗体与衰老:在许多神经病学疾病中,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系统活动的一些研究是将患者血清与各种CNS 底物进行结合或反应性试验。如果呈阳性,则可能有脑-反应性抗体(Brain-reactive Antibody,BRA)存在,并由此提示,BRA 与识别障碍的神经病学疾病相关,尤其与Alzheimer 氏病和  相似文献   
6.
过去二十年来,帕金森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毋庸置疑,黑质、纹状体、蓝斑等脑区多巴胺神经元和多巴胺含量进行性减少是该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此外,肾上腺素、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神经肽等系统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的临床药物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钠又名二丙基乙酸钠(Sodium dipropylacelate)是一种新型、独特的抗癫痫药。由于它的抗痫谱广、疗效满意、副作用少,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有关该药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国外已有报道。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