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1-4]注意到头颅损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但这种转变的确切过程及CSDH的自然演化过程尚处于认识阶段.笔者自2001年1月始对临床发现的130例TSH进行了CT追踪和随访,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干预和组织学检查.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提出TSH演变为CSDH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变性自体颅骨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去骨瓣减压术中所取的颅骨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净,碘伏浸泡,家用冰箱冰冻保存,高温高压消毒后回置。结果 16例全部成功,包括发生感染而经皮下灌洗治疗后得以保存的2例。5例皮下少量积液均自行消退,5例非筛状颅骨辩中2例,周缘有吸收,外观稍凹陷;11例筛状颅骨外形均无改变。结论 碘伏浸泡,冰冻保存,高温高压消毒的自体颅骨是一种经济、方便、安全、优良的颅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起源。方法 CT或MRI随访9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和20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结果 没有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直接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只有通过硬膜下积液间接转化成慢性硬膜下血肿;67例次经CT扫描或手术等证实从硬膜下积液转变成硬膜下血肿。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起源是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方法 对手术中脑膨出的63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血肿34例,手术窗过高6例,脑无氧或严重缺氧损害18例,膀胱过度充盈3例,呼吸末正压通气2例。结论 淤血性脑肿胀手术窗选择不当、异位颅内血肿形成、脑缺氧造成的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三大主因。选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CT,及时发现并清除新形成的异位颅内血肿;强调创伤现场心肺复苏,避免术前窒息,缩短术前颅高压的时间,减轻低血压和气道不畅造成的脑缺氧损害,能降低脑膨出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破裂脑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unt—HessⅣ级9例,Ⅴ级3例。入院后均行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24h内手术治疗,随访6—24个月。结果12例脑动脉瘤均获夹闭。术后恢复良好8例,轻残1例,中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Ⅳ-Ⅴ级的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6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对手术中脑膨出的63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异位血肿34例,手术窗过高6例,脑无氧或严重缺氧损害18例,膀胱过度充盈3例,呼吸末正压通气2例。结论淤血性脑肿胀手术窗选择不当,异位颅内血肿形成、脑缺氧造成的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三大主因。选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CT,及时发现并清除新形成的异位颅内血肿;强调创伤现场心肺复苏,避免术前窒息,缩短术前颅高压的时间,减轻低血压和气道不畅造成的脑缺氧损害,能降低脑膨出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8.
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一个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在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形成中的卷入情况及不同转归病人的临床和CT特点。方法以收治本科未经急性期手术的ASDH病人为对象,记录来院时病人的症状、体征和CT变化参数,并CT复查(24h内密集实施)直至一个核定的转归。随访6个月。结果38例患者发生6种转归:再出血ASDH明显增大或脑内血肿增大手术2例,亚急性化手术6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4例,血肿液化后逐渐吸收4例,数小时至数天内消散21例,慢性化1例。血肿自然消散的时间为2.5h-6d,约66.7%的病例1d内消散。较厚的血肿容易亚急性化,亚急性化手术多在伤后8~18d,平均第13天。血肿液化后部分病例体积稍增大但可以不手术,吸收时间在第13~45天,平均27.7d。慢性化1例,在伤后2.5个月时手术。4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者中,3例CT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1例临床也支持。6个月时随访,2例死亡可能与CSDH相关,没有发现其他与原创疾病相关的手术或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亚急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但它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不能维持脑组织的代谢需要,导致脑组织结构破坏。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ASDH)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按知情同意原则,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愿意选择钻孔引流手术或行地塞米松(DXM)治疗。DXM的使用方法:前3天每日10mg,以后每日5mg。停药时间分为两组,A组硬膜下血凝块完全溶解后停药;B组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停药。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 A、B两组,使用DXM后临床症状均当天消失。A组5例停药后症状未再复发;B组4例,停药时仍有硬膜下血凝块存在,头痛症状均复发,2例改为手术治疗,另2例继续使用DXM (同A组)治愈。结论 DXM是治疗sASDH的有效药物,用药的终点应该在硬膜下血凝块完全溶解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