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0篇
  免费   1628篇
  国内免费   767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275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798篇
口腔科学   392篇
临床医学   2788篇
内科学   1756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276篇
特种医学   682篇
外科学   1328篇
综合类   483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10篇
眼科学   220篇
药学   1979篇
  20篇
中国医学   1856篇
肿瘤学   67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1447篇
  2012年   2196篇
  2011年   2451篇
  2010年   2117篇
  2009年   1763篇
  2008年   1757篇
  2007年   1460篇
  2006年   1229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结石类型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重度积水、泌尿系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应用,微创治疗方法能降低对患者造成治疗性创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了解临床中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法,对临床中合理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Chronictention-typeheadache,CTT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依据是否倒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PSQI)评估治疗6周后两组的头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倒班人员的入组前PSQI的总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及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非倒班人员;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倒班患者疗效优于非倒班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奈哌齐上调海马神经元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神经元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2-nAChR)的表达。方法在不同时间及采用不同浓度多奈哌齐提前干预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之后用Aβ25-35诱导神经元损伤。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以MTT法测量神经元活性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多奈哌齐干预后Aβ25-35损伤神经元β2-nAChR表达情况,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半定量法测量其平均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多奈哌齐干预组可减轻Aβ25-35对神经元的损伤。多奈哌齐预处理组神经元β2-nAChR表达明显增加,其平均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β25-35损伤组。结论多奈哌齐对Aβ25-35诱导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部分与β2-nAChR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2/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5年内死亡,在美国血透患者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体重指数等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ESRD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的患者反而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有学者将ESRD患者这种特殊表现称为“逆流行病学”(reverse epidemiology)现象。  相似文献   
8.
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动物模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蔺琪  吕岚  金涛  赵晓玉  邱波 《眼科新进展》2006,26(8):565-568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制作方法,为干细胞缺乏疾病的治疗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利用9mm环钻划界,板层切除角膜组织,通过临床评分、印迹细胞学、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模型的成功。结果板层切除术后30~45d,模型眼角膜混浊、上皮缺损、大量新生血管长入,印迹细胞学可见PAS( )的杯状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上皮符合结膜细胞表型,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结膜杯状细胞特异性标志MUC5AC阳性表达。结论环钻划界加板层切除法为一种可靠、有效的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过量氟化物导致大鼠腰椎黄韧带退变与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化物在黄韧带骨化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实验组饮用含NaF(质量分数为1014)蒸馏水,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时,检测骨密度,血清、骨组织标本中Ca、P^3+、Mg、Zn、Cu、Fe、F^-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行大鼠腰段标本X线检查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个月实验组10只大鼠中6只出现氟斑牙:6个月实验组均出现氟斑牙,且大鼠中轴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X线检查,6个月实验组中有4只可见黄韧带嵴状骨化影。病理观察,3个月实验组大鼠黄韧带呈退行性改变;6个月实验组部分黄韧带骨化,骨化类型以膜内骨化为主。[结论]过量氟化物可造成SD大鼠腰椎黄韧带的退变、骨化,在黄韧带的骨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处方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例有随访结果的肝癌患者,对其肿瘤体积大小、位置、处方剂量及生存期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5.2%(23/27),1年生存率为70.4%(19/27),2年生存率为55.6%(15/27),3年生存率为33.3%(9/27)。所有病人无放射性肝炎等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3DCRT技术治疗不宜手术的肝癌是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肝癌的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