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本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27例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疗效、误诊与复发情况及合并症。结果:(1)男女发病比例为1.2∶1,平均发病年龄为(72.6±11.0)岁;(2)8.4%的患者伴有口腔黏膜受累,45.9%患者发病1个月以上才出现典型的水疱或大疱;(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率高于间接免疫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4.8%和75.9%;(4)皮损程度越重,控制症状需要的糖皮质激素量越大;(5)发病早期误诊率50%,非大疱期最易误诊为湿疹,大疱期最易误诊为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6)24.3%的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老年初发湿疹样皮疹患者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病理检查,排除BP;(2)糖皮质激素治疗BP时起始需足量,缓慢减量;(3)避免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诱发因素可能会降低B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们于 1996~ 1999年 4月观察了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分组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纳洛酮 (NLX)组 :6 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2~75岁 ;丹参 (DS)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5~ 72岁 ;维脑路通 (VRNT)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5~ 70岁。1 2 治疗方法 NLX组 :以NLX 0 8~ 1 2mg 5 %GS 2 5 0ml或 0 9%NS 2 5 0ml(糖尿病患者 ) ,每日 1次 ,静脉滴注 ,14d…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血清IgE水平升高、Th2型免疫过度反应以及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等特点.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细胞和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是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出现的两种树突细胞.其中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所特有的一种树突细胞,仅在炎症性皮肤中表达,被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而在皮炎得到成功控制后逐步消失.在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不仅在炎症的持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能与皮损局部Th2反应向Thl反应漂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指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生的肿瘤,其能够致使形成神经内分泌物质,经初期的缓慢增长直至由低恶病情转移到严重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1].NETs发病率低,可发生于胃肠胰腺、肺等部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NETs)更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类型特殊的低度恶性肿瘤.而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则更为罕见,国内外仅有个案报道[2].本文报道1例以肝脏肿瘤为首发症状的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静脉药液外渗的疗效.方法 将发生静脉药液外渗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对照组采用75%乙醇湿敷.比较2组患者疼痛和局部肿胀的情况.结果 2组患儿局部肿胀和疼痛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静脉药液外渗具有明显疗效;可减轻患儿局部肿胀和疼痛.  相似文献   
7.
67岁女性患者,双手皮损伴疼痛8 d,累及双踝部及足背6 d。皮肤科情况:双手足、踝部见多发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黄豆至鸡蛋大小水肿性红色斑块,部分丘疹及斑块上见散在或密集分布针尖至绿豆大小脓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7%、C反应蛋白107.21 mg/L。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内脓疱形成,真皮层可见密集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Sweet综合征。予以糖皮质激素系统性治疗1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8个月,皮损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是在感染、非特异性组织损伤、变态反应和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多能粒细胞。在多种内外源性因素刺激下,嗜酸粒细胞可从周围组织募集到局部并参与多种炎性反应的启动和发展,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就药疹、特应性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嗜酸性蜂窝织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及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与嗜酸粒细胞相关的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68岁.头部、面部、躯干及双下肢多发米粒至鸽蛋大黑褐色丘疹、结节及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皮损主要分布于头皮,界限清楚,部分表面破溃;双手掌可见点状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缺失,棘层轻度增生,真皮可见基底细胞组成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与正常组织间可见裂隙,考虑基底细胞癌.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