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能够客观评价痤疮患者相关知识的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专家访谈和专家评议法,形成初始问卷。选取403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对问卷信效度进行评价,形成问卷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痤疮相关知识问卷包括5个维度、24个条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907%,问卷内容效度为0.961,Cronbach’sα系数为0.829,重测信度0.897。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痤疮患者痤疮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83岁 ,主诉因左侧面部红斑结节肿块 7月余 ,于 1999年 5月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0月份无明显诱因 ,左侧前额部突发 1.5cm× 2cm大小的红斑结节 ,有灼热感 ,无明显疼痛瘙痒 ,未起水疱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 ,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 、维生素B2 ,外用黑药膏(具体成分不详 ) ,未见好转 ,并向左眼部扩展、浸润。在院外行组织病理示 :右额部表皮增生肥厚 ,基底层色素增加 ,真皮内大量纤维增生 ,排列致密 ,血管附属器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未见基底细胞癌特异性改变 ,依此片可除外基底细胞癌。在外院诊断为“带状…  相似文献   
3.
48例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A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疗程长、减药困难、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同样存在.1我们通过回顾分析48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口服阿维A的同时给予中药针剂(清开灵针、生脉针)静滴,不仅提高疗效、有助于减药,还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瘤病伴高脂蛋白血症二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男,27岁。患者出生时,臀部、双肘关节伸侧面可见零星的隆起性黄色小皮疹,3岁后逐渐增多,且双膝天节也见相同的皮疹,皮疹逐渐增大,部分融合。家族中其叔叔有类似病史。体检:体温36.8℃.脉搏80次,呼吸21次,血压15/10kPa。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肘膝关节伸面可见直径5cm大小的斑块,色黄,质硬,对称分布,与皮肤粘连。  相似文献   
5.
咪唑斯汀治疗冻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0例冻疮患者分2组分别口服咪唑斯汀和赛庚啶,每2周观察1次,共4周。用各项观察指标总积分下降率评价疗效。结果:在治疗第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8%和43.1%,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时,基本治愈率分别为57.6%和27.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咪唑斯汀治疗冻疮起效快,治愈率高于赛庚啶。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六神软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患者39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39例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门诊临床确诊为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腔口、肢端皮肤红斑、水疱,伴脱发、腹泻16年余,于2007年5月到我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愈变应性血管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2岁,因双小腿溃烂,部分皮损创面坏死、结痂,伴膝关节肿胀、疼痛4年余,根据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断为坏死性变应性血管炎合并糖尿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改善,并于2个月后好转出院,院外继续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获临床痊愈。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 方法 报道2例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病原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的情况。 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皮损均发生在外伤后,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逐渐出现破溃结痂和脓肿形成。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或组织细胞浸润,伴有灶状坏死和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的阳性杆菌。细菌仅能在含有铁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病原体经PCR后测序符合嗜血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后3个月,病情好转。 结论 嗜血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中,继发于外伤,表现为皮下结节和脓肿,组织学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子生物学是鉴定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痤疮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痤疮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8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后1、2、4周进行遵医行为调查,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结果 因拒访和无应答原因脱落18例,最终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入分析。在干预1、2、4周后,干预组遵医行为总分分别为83.6 ± 9.3、85.9 ± 9.1、91.2 ± 8.4,对照组分别为77.1 ± 7.3、77.1 ± 8.6、79.1 ± 10.2,干预组遵医行为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组间<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显著性地提高(P时间<0.05),时间和分组之间有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痤疮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