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9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22例,口服安体舒通片。两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均外用5%硫磺霜。疗程均为8周。于用药前、用药后2、4、8周末分别观察记录面部各种皮损的实际数目、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8周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平均皮损数目分别由50.2±11.54、48.5±12.26减少为17,8±9.54、38.9±10,64(P〈0.05),复方甘草酸苷起效比安体舒通快;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2%、68.2%(P〉0.05),二者总体疗效相当;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室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和IGF-1水平分别由78.4±32.93ng/dL、338.6±91.58ng/mL下降为36.5±13.91ng/dL(P〈0.01)、196.6±60.95ng/mL(P〈0.05),但复方甘草酸苷对E2水平的影响不大。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是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安全、有效的方法,并有调节患者血清T及IGF-1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英文名:Compound glycyrrhizin,GL)是日本从甘草中提取的一种含0.2%甘草酸苷、2%甘氨酸、0.1%盐酸半胱胺酸的复合物.最初作为抗炎药、细胞保护药,主要用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后来陆续发现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溃疡、抗肿瘤、解毒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疾病。随着病毒学、细胞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美能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补骨脂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同时补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补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连续用药三个月,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补骨脂注射液治疗白瘢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头虱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7~34岁;病程2天~3月.阴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18~45岁;病程5天~3周.患者均有头皮或阴部瘙痒,局部皮肤可见红斑、丘疹、抓痕、血痂等损害,头发或阴毛上可找到虱卵或成虫.  相似文献   
5.
复方拟虫菊酯气雾剂治疗虱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头虱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7~34岁;病程2天~3月。阴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18~45岁;病程5天~3周。患者均有头皮或阴部瘙痒,局部皮肤可见红斑、丘疹、抓痕、血痂等损害,头发或阴毛上可找到虱卵或成虫。  治疗方法 药用市售“雷达”蚊子杀手气雾剂[沪卫杀虫剂(核)字第97010号](以下简称“雷达”),其主要成分为0.3%胺菊酯,0.1%氯菊酯及精制煤油。总容量600ml。治疗时由助手持喷罐对准患者头发(勿喷入眼、鼻、口内)或阴毛直接喷射10~20s,同时拨动头发或阴毛,使药物均匀分布。保留药物15min后肥皂水洗净毛发,隔日1次,…  相似文献   
6.
人类乳头瘤病毒和紫外线及皮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多种皮肤肿瘤以及一些可能癌变的皮肤病,如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存在密切关系,这些患者的皮损中大部分都可检测出人类乳头瘤病毒。紫外线与某些皮肤肿瘤发病的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研究表明,紫外线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也存在相关性。因此,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某些人类乳头瘤病毒相关皮肤肿瘤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舌部硬下疳误诊为舌乳头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70岁。因舌部起丘疹、溃疡伴轻微疼痛 3 d,于 1999年 2月 12日来本院口腔科就诊,初诊为叶状舌乳头炎。给予 2%硼酸溶液漱口,内服维生素 B1、 B2、 C及甲硝唑片,含服华素片,疗效欠佳。 3月 1日复诊时加用青霉素 800万 U静脉滴注,当晚患者感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畏寒、低热,次日再次复诊。因考虑药物过敏,口腔科建议患者来我科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曾有多次非婚性接触史,在 1个月前的最近一次性活动中有口交 (吻阴 )行为。体检:右侧舌缘后部见一较黄豆略大的圆形溃疡,边界整齐,稍隆起,基底平坦,被覆黄白色薄膜,…  相似文献   
8.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异征候的重症药疹。目前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机体对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解毒功能的缺陷是其病因之一,人疱疹病毒-6感染再激活也参与了此病的发生。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组织损害主要南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造成。针对其病理生理改变,最有效的治疗是采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疱疹后神经痛(PHN)24例,并与口服阿米替林片作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均值由4.04±0.86和4.05±0.85分别降为1.75±1.48(P<0.005)和3.05±1.81(P<0.05);两组疼痛缓解满意率分别为75.0%和42.1%,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分析8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以发热、度疹为首发症状,于用药后2~6周发生;其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者4例,肝功能损害者8例,肾损害者3例,8例患者的自细胞均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7例,4例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致敏药物分别为:解热镇痛剂3例、磺胺类2例、卡马西平2例、别嘌醇1例。皮损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3例,麻疹样型2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1例自动出院、3例好转、4例痊愈出院。糖皮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用是治疗药物超敏综合征的有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能有助于缩短病程及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