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文献报道[1,2]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MINO)有较强的抗麻风菌活性。为此我们于1994年开始对国产MINO进行了抗麻风菌活性研究和短期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动物实验(一)试验药物:MINO为四川省重庆制药七厂生产(批号940501)。(二)MINO抗麻风菌活性研究:选择4~5周龄,体重18~24g的CFW小鼠,于双后足垫皮内接种003ml菌悬液(含10×10条麻风菌),后将小鼠分成对照组(喂不含药饲料),MINO25mg/kg每周管饲1次和5次组,MINO50mg/kg每周管饲2次组和利福平(RFP)10mg/kg每周管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12月89例口服有机磷农药患者设为对照组1,采用常规处理,即洗胃加20%甘露醇500 ml胃管内注入导泻;将2011年1~7月89例同类患者设为对照组2,在常规处理后以0.2%肥皂水800 ml灌肠;将2011年8月~2012年4月90例同类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400 ml深部灌肠。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患者在住院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开塞露灌肠可有效促进排便,促进肠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3例男性老年性紫斑的真皮内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病变,并同2例男性类固醇紫斑和4个成年人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对两种紫斑的发病机理作了探讨.观察结果表明,老年性紫斑的血管周围结缔组织非常疏松,尤其是静脉系统的微血管基底膜多层化,血管壁有无定形物质沉积,其中混有纤细的胶原纤维,形成所谓基底膜样物质,致使血管壁明显肥厚.动脉系微血管的变化较轻,内皮细胞下仅一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4.66×10~8菌量的麻风杆菌(由感染犰狳分离)经静脉内途径感染6只犰狳.经过12~16个  相似文献   
5.
作者共使用8株麻风菌(6株是由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在小鼠中的传代菌株,2株是直接从病人接种于小鼠者)。感染菌量为5.0×10~3和1.0×10~4。治疗组每个菌株接种15只小鼠,并用20只小鼠作为不治疗的对照组。利福平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01、0.003、0.001、0.0003%。测定最小抑菌剂量时,除SBL_(16282)菌株在接种后75天给药外,均从感染之日起连续给药。当对照组小鼠每足垫菌数  相似文献   
6.
性传播疾病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性传播疾病 (STD)中,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的感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对生殖支原体 (Mg)感染所致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的研究开展尚少。为了探讨 Mg感染在性传播疾病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中的致病作用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在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的 STD门诊采集了 380例患者的尿道 (宫颈 )分泌物作了 Mg感染的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标本取自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STD门诊 380例患者的尿道 (宫颈 )分泌物。其中男 260例,女 120例;年龄 9~ 54岁,平均年龄 32.8…  相似文献   
7.
鉴定麻风菌株耐氨苯砜的标准,是根据麻风菌在用0.0001%氨苯砜喂食的小鼠中不能繁殖来确定。本文作者回顾和分析了1977年首次报告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之前的73例未治瘤型麻风菌株对氨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告1只6月龄雄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在接种麻风杆菌56个月杀死后的尸体解剖结果.此猴用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麻风瘤研制成的菌匀浆作静脉(菌量约1.5×10~8)及左、右耳,唇和额部的皮内(每个部位菌量为1.5×10~8)感染.肉眼,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表明该猴发生了全身性瘤型麻风.肉眼可见,在皮肤、周围神经、鼻粘膜和周围淋巴结有明显损害.额、手背、足及尾部的皮肤增厚,干燥有鳞屑.阴囊和上唇出现弥漫性肥厚.耳轻度增厚,沿边缘有结节.前臂及下肢末端有浸润性红斑,趾甲延长而变形.手的桡神经和胫神经的足底分支及腓浅神经肿大并呈黄色.鼻粘膜肿胀.  相似文献   
10.
用裸鼠实验麻风模型,以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和0.04%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的抗麻风菌活性,并同0.02%进口MINO和0.02%RFP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MINO的疗效基本一致,而且提高剂量,其抑制麻风菌的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RFP比MINO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