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锰对电焊工人红细胞中Cu,Fe,Zn,Ca,Mg含量的影响。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对细胞内多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电焊工人红细胞中Mn,Cu,Fe,Zn,Ca,Mg等元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锰对电焊工人红细胞中Cu,Fe,Zn,Ca,Mg含量的影响。与作业环境中锰浓度有关,作业工龄,性别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发锰的含量,探讨反映机体锰水平的生物监测指标。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和尿液中锰含量。结果 电焊作业工人发锰含量高于对照组,发锰的平均含量高于尿锰的平均含量。结论 发锰的测定方便简单,污染小,可反映体内锰累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与卤米松序贯疗法治疗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早晨外用卡泊三醇1次/d,晚上外用卤米松1次/d,对照Ⅰ组仅用卡泊三醇2次/d,对照Ⅱ组仅用卤米松2次/d。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卡泊三醇与卤米松序贯治疗组有效率(81.58%)与卡泊三醇(62.86%)及卤米松组(6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卡泊三醇与卤米松序贯疗法治疗稳定期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27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通过饲喂胆固醇的方法,诱发动物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分三组,11只为重病变组,饲喂17周胆固醇1g/天;10只为轻病变组,饲喂13周胆固醇1g/天;6只为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实验结束时,所有动物均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50μg/kg),重病变组出现了复杂性室性早搏。三组动物的病变积分值与室性早搏Lown氏级分值呈正相关关系。重病变组猝死率高于轻病变组。本实验表明,在体内儿茶酚胺增多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其猝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双阑尾畸形伴急性化脓坏疽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例中1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均有典型的阑尾炎表现。术中见双阑尾畸形,两阑尾根部相距1.5-2.0cm,双阑尾化脓、坏疽,行阑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斑秃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确切病因及机制不清。目前有认为是自身免疫疾病,也有认为是神经精神因素引起。我们对经治的56例斑秃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其中49例有心理治激,占87.5%。各种应激可能在斑秃患者特有的人格特征及个体素质基础上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继而通过一定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促发斑秃的发病或病情复发。因此,探讨应激、人格与斑秃的关系对于明确斑秃的真正病因和确切机制,预防斑秃的发生和复发加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以面部不规则黄褐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性皮肤病 ,以青壮年女性多见 ,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美。1993年 11月— 1998年 11月 ,我们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 5 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 ,男 8例 ,女 4 8例 ,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6 .8岁 ;病程最短 2 8d ,最长 10年余 ;其中妊娠后 15例 ,流产后 6例 ,置放宫内节育器后 5例 ,有肝病史 7例 ,经血不调或痛经史者 8例 ,磨削术后 1例 ,面膜美容后 2例 ,不明原因 12例。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5例经剖检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研究,总结分析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变化。作者还就病变中目前尚有争议或未证实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SCL-1细胞中的表达及上调Notch1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Notch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转染SCL-1细胞,通过反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1和Hes1基因在皮肤鳞癌SCL-1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CCK-8试剂分析上调Notch1表达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Notch1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SCL-1细胞中存在Notch1和Hes1基因表达,提示该信号途径在皮肤鳞癌细胞中处于激活状态,转染Notch1真核表达载体后,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组相比,转染组中Nowh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此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Notch1能明显抑制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otch1过表达使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结论:Notch1过表达能引起皮肤鳞癌SCL-1细胞的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Notch1信号途径可能在皮肤鳞癌的进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雏鸡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脊髓前角分别出现γ-氨基丁酸和钙结合小蛋白抗体阳性反应的运动神经元。并在前者的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基础上进行了胶体金标记钙结合小蛋白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反应。证明了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运动神经元的胞浆内又出现标志钙结合小蛋白的金颗粒。因此推测:脊髓运动神经元除γ-氨基丁酸的突触前抑制外,在神经元内大量的γ-氨基丁酸可能不是单纯抑制性神经递质。根据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时出现包括γ-氨基丁酸在内的某些氨基酸的功能障碍和钙调节失控的假说,γ-氨基丁酸有可能通过钙结合蛋白共同起到参与防止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