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1996年全国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的统计分析,反映了1996年度学校卫生监督、学生预防保健、学生因病缺课的现况。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为12.1%,监督合格率为75.1%;学生体检率为48.6%;学生因病缺课顺位前五位分别为:感冒、胃肠道疾病、肝炎、气管炎(肺炎)、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2.
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迎  孙江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225-226,220
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婚检既包括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的检查,也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和咨询。婚检一直以来被认为在发现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死亡率、实行优生优育、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在中国6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城市(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并分析促进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16个城市的MSM中开展2次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及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6年及2007年,分别收集4 188份及4 173份有效问卷,2次调查的MSM平均年龄28岁,同性恋占2/3;近6个月内最后一次男男肛交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6年的57.2%提高到2007年的66.5%(P<0.001);2007年调查的MSM中,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未婚、在婚或同居的婚姻状态(AOR=2.7,1.7-4.0,与离婚或丧偶相比),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AOR=2.0,1.4-2.8)或同伴教育(AOR=1.6,1.2-2.3),以及高艾滋知识知晓率(AOR=1.6,1.1-2.3).结论 在16个城市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了MSM使用安全套;建议在今后的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咨询检测及同伴教育活动,注重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AIDS防治取得的成绩和规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重视.从全国范围来讲,虽然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感染率居高不下,个别地区甚至上升;虽然AIDS流行的影响因素依然广泛存在,但大众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得以普遍提高,既往卖血或血浆现象得到了根本杜绝,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新发感染率稳中有降,AIDS在我国快速传播流行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1].  相似文献   
5.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肥胖儿童膳食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3 adr)基因突变与单纯性肥胖儿童对膳食干预应答差异的关系 ,将 47名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膳食干预组 (36名 )和对照组 (11名 ) ,膳食干预期 3个月 ,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膳食调查和体格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3 adr)基因中编码多肽链第 6 4位的色氨酸密码子被精氨酸密码子 (Trp6 4Arg)取代的突变。结果显示 ,这 47名肥胖儿童膳食结构中脂肪供能过高 ,占 40 7% ;膳食干预后 ,在膳食干预组中无 β3 adr基因Trp6 4Arg突变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增长幅度低于非膳食干预组 (P <0 0 5 ) ,而有突变者的体重、BMI增长幅度与非膳食干预组相比 ,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认为 β3 adr基因Trp6 4Arg突变可能是单纯性肥胖儿童膳食干预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预防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方法及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1年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已经在全球肆虐流行。而我国自1985年出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7年10月31日,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9万);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4~6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1.5~2.5万)人。我国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虽然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高,但其病死率紧随狂犬病而位列第二。  相似文献   
7.
如何创建并保持一个高效的团队是很多公共卫士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该目标被团队所有成员所理解并达成一致;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分工明确和有效合作,相互之间互补,成为良性互动;团队应有良好的计划,对挑战有很好的估计和应对,同时按照计划对工作进行优先排序;团队内部之间要尽量避免冲突,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沟通;同时在公共卫生领域尤其要强调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团队,除了干中学还要争取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加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2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全球青年与烟草调查(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GYTS)”核心问卷对天津、山东、重庆、广东4个省市200所中学的1197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2.5%,其中男生32.5%女生13.0%;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2岁占54.8%:在所有吸烟中,表示目前想戒烟的学生占72.1%;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际尝试过戒烟的人占6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吸烟、父母吸烟、性别、对吸烟好处的认知和暴露于促烟宣传活动是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显因子。结论 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干预应尽早开始,并应加强如下控烟对策和措施:积极创造家庭、学校和社区全方位参与和共同行动的无烟环境;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在学校和青少年活动聚集场所禁止设立烟摊,同时加强有关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售烟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减少促烟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改变对吸烟看法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七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精神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北京市七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使用精神活性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镇静催眠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率分别是3.41%和2.0%,且主要原因是治病,但也有少数非医疗用途使用的现象。这些学生非医疗用途用药的原因主要是好奇尝试、寻求快乐、解除烦恼。提示:个别中学生可能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因素。另外,在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的学生中,经常吸烟与饮酒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未使用过此类药物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艾滋病高流行县预防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资源投入与利用情况。方法:收集研究地区2003~2006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资源投入情况,随机选取4所二级医疗机构和4所乡卫生院,收集人员培训信息,计算例均培训费用;运用χ2检验,比较培训覆盖率差异。结果:研究地区共计投入51.72万元用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培训,投入逐年增长,培训4571人次,县级培训人次占63.27%;例均培训费用为113.15元。二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培训覆盖率分别为62.77%和52.66%,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级别医疗机构中,不同技术类别服务提供者接受培训的比例有差异,妇产科护士受训比例最低(P<0.001)。结论: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能力建设资源的投入使得能力建设覆盖面得到了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