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每年冬天一到,张大爷足跟干裂的毛病就加重了,一夜之间裂了两道深口子,流血弄脏了床单不说,走路也变得一瘸一拐。他的足跟一年四季都是干的,每到冬天必定裂口,五六年来一直如此,已经不稀奇了。他熟练地剪了两条橡皮膏贴在伤口上,叮嘱女儿下班一定给他再买两支皲裂膏回家。今年,女儿看他小心翼翼踮脚走路的样子很是心疼,再次劝他去医院看看。到了医院,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皮损黑素细胞密度及表皮厚度的变化。方法 2018年6 - 12月于北京医院皮肤科收集15例成年VLS患者外阴皮损组织,根据病理表现皮损分为初期组7例、后期组8例,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黑素细胞密度,测量表皮全层和细胞层厚度。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行外阴整形手术的15 例成年女性的正常外阴皮肤作为对照组。结果 初期组表皮黑素细胞密度为0.170 ± 0.071,后期组为0.110 ± 0.035,较对照组降低(0.275 ± 0.036,F = 36.426,P<0.001)。初期组表皮全层厚度为(203.682 ± 137.997) μm,后期组为(150.020 ± 70.914) μm,对照组为(194.030 ± 82.996) μ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738,P = 0.487)。表皮细胞层厚度初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99),后期组低于对照组(P = 0.003)。结论 VLS初期及后期皮损表皮黑素细胞密度均降低;初期皮损表皮全层厚度及细胞层厚度均无明显改变,但后期细胞层厚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女性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VLSC)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7—2018年就诊于北京医院皮肤科外阴专病门诊的137例VLSC患者的临床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37例患者发病年龄32.0(25.5,40.0)岁,病程36.0(15.0,72.0)个月。32例(23.4%)有特应性疾病史,其VLSC发病年龄[29.5(25.0,35.8)]早于无特应性疾病患者[33.0(27.0,41.0),Z = 2.03,P = 0.042]。皮损特征方面,130例(94.9%)累及大阴唇,13例(9.5%)累及小阴唇,103例(75.2%)皮损双侧分布,8例(5.8%)出现色素减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中度瘙痒44例(32.1%)、重度80例(58.4%),重度瘙痒患者占病程 > 2年患者的比例(68.1%)高于病程 < 2年的患者(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3,P = 0.016)。患者自觉诱发瘙痒加重因素包括,局部潮湿出汗(55例,40.1%)、进食辛辣刺激食物(41例,29.9%)、精神紧张(36例,26.3%)。结论 VLSC好发于20 ~ 39岁,特应性体质可能是重要病因,主要累及大阴唇,多双侧分布,病程越长瘙痒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分析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在北京医院皮肤科就诊的VL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既往诊治情况、临床合并症、症状、皮损特点等。结果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共收集129例VLS患者。总体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峰值为25 ~ 30岁,绝经后发病仅占14.0%(18例)。9.3%(1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甲状腺疾病为主。瘙痒为主要症状(122例,94.6%),60%(51例)的VLS患者性生活受影响。最常受累部位为小阴唇(92例,71.3%),极少见单侧大阴唇受累。最常见的皮损改变依次为色素减退(119例,92.2%)、苔藓化(71例,55.0%)和萎缩(52例,40.3%)。有萎缩表现的患者较无萎缩表现的患者病程更长(Z = 3.124,P = 0.002),曾外用过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萎缩的比例低于未外用者(χ2 = 5.074,P = 0.024)。结论 VLS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而非绝经后女性,以瘙痒和色素减退为基本临床特点,常累及双侧小阴唇,多数影响性生活。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 ± 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 < 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 < 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 < 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8.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 < 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 < 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 < 0.05)。结论 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