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皮肤病学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 岁.面颈部、双前臂起丘疹10 年.10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眼睑出现米粒大扁平肤色、淡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重视,皮疹逐年增多,下颌部、颈部、双前臂相继出现类似皮损.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无避孕药服用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上下眼睑、下颌、颈侧及双前臂密集或散在分布肤色至淡褐色扁平坚实丘疹,直径1~4mm,孤立不融合,对称分布(图1) .  相似文献   
2.
<正>倒置性毛囊角化病(inverted follicular keratosis,IFK),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一般认为其起源于皮脂腺导管开口上方的毛囊漏斗部[1]。IFK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亚型,包括乳头瘤样或疣状型、角化棘皮瘤样型、实性结节型和囊肿型等[2-3],与不同的临床类型有关[2,4]。本病临床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角化棘皮瘤样IFK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10例(男6例,女4例)经病理证实的倒置性毛囊角化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76岁,平均48.6岁。9例患者无症状。6例患者的病变发生于面部。10例患者皮损均表现为单发的丘疹(5例,50%)或结节(5例,50%),临床上很难与其他角化性病变以及恶性肿瘤相鉴别。本组病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表皮均有向内增生和鳞状涡。  相似文献   
4.
先证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暗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淡红色丘疹及萎缩性疤痕,部分皮损表面糜烂、结痂;指趾甲及黏膜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中度不规则增厚,表皮下见裂隙及大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调查4代39人,共有24人患病,每代均有发病,其中男17人、女7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橡胶厂工人。因全身泛发蓝色、蓝褐色斑半年来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面部出现红斑,自觉轻度瘙痒,未在意,皮疹渐变为棕红、蓝灰色,融合呈网状,并累及双前臂,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予以“活血通络片”口服,无明显疗效,皮疹进行性加重,泛发全身,呈弥漫性点状蓝色及蓝褐色斑疹。自发病以来,自觉乏力、失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共收集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78例,健康对照6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组的精神质得分和神经质得分分别为4.77±2.01和10.78±4.6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1±1.71和7.3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面部敏感性皮肤组SCL-90量表各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P<0.01)。结论: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及个性改变,在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时,应关注患者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 岁.面颈部、双前臂起丘疹10 年.10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眼睑出现米粒大扁平肤色、淡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重视,皮疹逐年增多,下颌部、颈部、双前臂相继出现类似皮损.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无避孕药服用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上下眼睑、下颌、颈侧及双前臂密集或散在分布肤色至淡褐色扁平坚实丘疹,直径1~4mm,孤立不融合,对称分布(图1) .  相似文献   
8.
对15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皮损均表现为皮下红蓝色小结节,其中甲下5例,指腹2例,上肢3例,大腿内侧2例,肩部1例,腰部1例,膝外侧1例.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其中5例甲下皮损对冷刺激更敏感.15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经典型2例,黏液型4例,球血管瘤型8例,球血管肌瘤型1例.免疫组化示15...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左足跟部出现皮下肿块18年,于2006年10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跟部皮下出现一肿块,微痒,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用药不详),疗效不佳.皮损时轻时重,夏季皮损处溃烂、渗出.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左足跟部出现皮下肿块18年,于2006年10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跟部皮下出现一肿块,微痒,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用药不详),疗效不佳。皮损时轻时重,夏季皮损处溃烂、渗出。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