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多孢子菌病(scedosporiosis)是由赛多孢子菌属(Scedosporium spp.)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引起人类感染的赛多孢子菌主要是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有性期为波氏假性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 boydii)和多育赛多孢子菌(S.prolificans).此类真菌可定植于受损的支气管肺泡,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足菌肿,也可引起其他器官的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肺炎、脑脓肿、腮腺炎、鼻窦炎、角膜炎等.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还可引起播散性感染.近年,我国关于该菌属引起系统及播散性感染的报道也日渐增多.由于该菌属对于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故其治疗通常十分困难.本文拟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β、4、6、10、12、17、23,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等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人类真菌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诱导Th0细胞的分化类型而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对真菌感染的转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照"病原真菌?天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靶细胞?生物学效应"这一条真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主线,逐个梳理主要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人类真菌感染过程中的细胞来源、基本功能及其相互间作用,列举并分析各种原因造成其功能异常时所导致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可为人类真菌感染性疾病寻找更多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吕雪莲 《吉林医学》2013,(29):6024-6024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分娩在产程应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孕期接受常规的宣教,观察组孕妇除常规宣教外,接受拉玛泽分娩呼吸法训练,并在产程中接受一对一陪伴分娩。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分娩疼痛明显减轻(P<0.01),自然分娩率提高(P<0.01),剖宫产率降低(P<0.01)。结论:拉玛泽分娩呼吸法可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非药物性减痛的方法[1]。  相似文献   
4.
半夏秫米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十三方之一,组方精简,疗效突出,在治疗失眠及其他阴阳不和之类病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百年来,许多医家用此方治疗失眠,不免有泥于本方而不效者,责之于"岁月湮灭,《内经》欺人",深自误矣!《内经》所立半夏秫米汤,一则药物不同于当代;一则《内经》教授我们的是治疗失眠的方法,非独一方。本文从《内经》有关失眠病机入手,继而至半夏秫米汤药物的古今对比,到治失眠应"遵其法而不泥其方",从以上两方面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发古今药物之微、治疗大法之微。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围绝经期的以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紧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大多数患者还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常发生在44~55岁之间。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1])。世界范围内女性抑郁症的发生率是男性的1.5~3倍~([2]),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紊乱及身体各项机能的逐渐衰退,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之一。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临床具有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真接镜检阳性病例,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8次,根据患者年龄、病甲感染类型、甲板厚度、感染面积、甲板感染长度等进行临床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和甲真菌病严重度指数(OSI)评估,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疗后1个月和疗后3个月的临床评分变化,计算真菌学清除率,记录观察激光治疗的不良反应。 结果 共入组20例甲真菌病患者共75个病甲,完成治疗及随访18例71个病甲。治疗前、治疗结束、疗后1个月及3个月SCIO分别为13.07 ± 6.47、9.03 ± 6.14、8.51 ± 6.99、7.89 ± 7.26,OSI分别为21.11 ± 11.94、13.63 ± 12.10、14.18 ± 13.65、13.70 ± 13.93,疗后3个时间点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57.75%(41/71)、59.15%(42/71)、61.97%(44/71),SCIO、OS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远端侧位甲下型SCIO和OSI治疗前分别为12.48 ± 5.41和16.44 ± 9.89,疗后3个月降至5.01 ± 5.56和6.44 ± 8.26;而全甲营养不良型SCIO和OSI治疗前分别为17.86 ± 3.98和34.05 ± 2.56,疗后3个月分别为15.88 ± 4.10和31.00 ± 7.28。治疗过程中偶有一过性轻微疼痛,未发生甲下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等轻中度甲真菌病,尤其甲板侵入较浅且甲板生长速度较快时疗效可靠。超脉冲CO2激光对真菌仅表现为直接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5岁.因左侧肢体线状丘疹、红斑脱屑半年就诊.患儿白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躯干出现粟粒大红色、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伴有脱屑,散在分布,渐向上下两端缓慢发展,新皮疹不断出现,陈旧皮疹渐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伴有瘙痒.多次于不同医院就诊,诊断及用药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躯干、上肢、下肢可见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密集成片分布,顶部扁平,上覆灰白色黏着性鳞屑,陈旧皮疹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新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及涡纹状排列,未超过体正中线.皮损向上累及近锁骨及肩胛部,向下及足跟处.指趾甲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炎细胞外渗,灶状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大部分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诊断:泛发性线状苔藓.治疗:给予0.025%维A酸霜,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2个月后复诊皮疹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菌落PCR在检测病原性丝状真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步建立用于丝状真菌的菌落PCR检测技术,用19种丝状真菌标准株进行验证,所有菌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选取8种菌株的菌落PCR产物和酶切结果与常规PCR进行比较,检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19株菌中有16株(84.2%)菌落PCR成功扩增内转录间隔(ITS)区,ITS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正确,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菌种的相似度为96% ~ 100%;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的8株菌中,除构巢曲霉菌落PCR扩增结果为阴性外,其他菌种菌落PCR产物及酶切条带与常规PCR基本一致。结论 与常规PCR相比,菌落PCR检测丝状真菌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鉴定菌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床多年经验,袁秀丽教授认为治疗面肌痉挛,不唯治风先治血,且需"治风以调神"。其善用百会、合谷、太冲、四白等穴位治疗面肌痉挛,认为本病虽与"风"有关,而治之之法,需"调神以全形"。形为神之所寓,神为形之主。夫神为两精元气之所聚,百会及合谷、太冲可醒神、安神,局部穴位可调理人体气机、疏通精气之郁滞,使不足者能补之,有余者能泻之,待神气至、经脉通、内部经气调和,则神气外露,外则五色修明。临床或用安神之药方,如酸枣仁汤、归脾汤等,可加强针刺安神调气之效。如此"针药并用",不仅取"内外同治之理",亦有药剂补针刺之不足、针刺纠药物之偏废之义;"形神同调",不唯"祛风"以全形,又为治本以调神,神明至则正盛邪却,虽有邪而弗能为害,其病易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 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75例皮肤念珠菌病病例,分离到的88株念珠菌均为白念珠菌,用琼脂稀释法所测的MIC范围是:氟康唑1 ~ 256 mg/L,咪康唑0.25 ~ 64 mg/L,联苯苄唑0.5 ~ 64 mg/L,益康唑0.25 ~ 32 mg/L,克霉唑1 ~ 64 mg/L,制霉菌素0.5 ~ 32 mg/L。临床株对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氟康唑1株,克霉唑4株,益康唑3株,咪康唑5株,联苯苄唑9株。结论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白念珠菌对5种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且有交叉耐药现象,对制霉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