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免疫分析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Ⅰ及降钙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刘翠杰刘华昌罗南萍孙文杰肖梅内皮素(ET)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是近几年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ET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ET可分为ET-1,E-2,ET-3,CGRP则为舒张血...  相似文献   
2.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病人血清CD106和CD62E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1,sVCAM 1,CD10 6 )和E选择素 (sE selectin ,CD6 2E)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表达异常[1 4] 。有关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DM/PM )病人CD10 6和CD6 2E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DM /PM病人血清CD10 6和CD6 2E的表达水平 ,并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 ,探讨其在DM /PM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1 资…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检测在银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检测在银屑病中的意义罗南萍刘翠杰杨道理胡成进陈世敏(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济南250031)关键词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银屑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系由肝间质细胞的储脂细胞合成的多聚长链化合物[1]。层粘连蛋白...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β-内啡肽(β-EP)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1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β-EP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浆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使达到临床治愈时,β-E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前有诱因者较无诱因者β-EP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皮损瘙痒的强度与血浆β-EP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β-EP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其分泌既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又受皮损内炎症反应的影响,β-EP水平与皮损内炎症反应之间可能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儿女,7岁.因外阴起丘疹、丘疱疹无痒痛1天,于2008年12月2日来我院就诊.院外诊断"生殖器疱疹".体检:体温37.8℃,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应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胎盘因子 (placentafactor,PF)肌注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1 ,近年来又采用PF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咽部化脓菌感染的点滴状银屑病 4 5例 ,临床疗效满意。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咽部化脓性β 溶血链球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选治的 75例病人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点滴状银屑病患者 ,全部病例均具有发病急、病期短等特点 ,同时伴轻重不一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不同程度全身发热。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皮疹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在真皮和脂肪的血管炎及脂膜炎,可能与感染诱发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我们采用丹参酮胶囊并光量子疗法联合治疗结节性红斑40例,临床近、远期疗效满意。为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我们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观察了患者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可以兼顾提取高质量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RNA)的试验方法,为各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酵母菌H99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64548采用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提取总核糖核酸(RNA),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其OD260、OD280的值,并且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时应用RT-PCR鉴定RNA质量.结果 提取的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总RNA产量分别为0.6μg/107细胞、1.5 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 3条清晰的条带;提取的白色假丝酵母和菌丝相总RNA产量分别为2.3 μg/107细胞、3.1 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 3条清晰的条带.结论 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快速高质量适用于大小样本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RNA提取,满足各种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治疗不同种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6岁.因左足跟部赘生物2年,于2008年5月14日就诊.患者于2006年5月,左足跟部碰伤后出现一绿豆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并逐渐增大,1年前左足跟部出现溃疡,就诊当地医院并行皮肤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肤溃疡,先后外用抗生素、激素及光动力等治疗,效果差,溃疡表面出现脓性分泌物,有触痛.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岁.左侧颢部肿物2年余,于2007年12月24日就诊我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侧颞部一黄豆大丘疹,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未曾治疗,近半年来丘疹逐渐增大.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