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96例精神分裂症残疾评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致残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进行残疾评定的精神分裂症502例,采用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评定精神残疾及等级。结果:502例中496例(98.8%)评定为精神残疾,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2.1%、54.8%、33.1%。结论:精神分裂症致残率较高,其程度受性别、婚姻状况、药物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75例白癜风患者周围血象、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血小板粘附及聚集、第3因子功能、高岭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一期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发现白癜风患者血小板减少,PAIgG增高、聚集时间延长。提示这种异常与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手工检索《中华皮肤科杂志》等3种中文专业期刊,从对照试验的文献中提取治疗例数和各种不良反应例数,计算发生率。结果:共有14725例涉及有关安全性的报道。伊曲康唑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约为1.57%。结论:伊曲康唑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运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疗法治疗Ⅱ型糖尿病21例疗效。方法 取第二掌骨侧相关穴位肺、胃(胰、脾)穴、肾穴,分左右两组交替使用。每日针刺或按摩两次,每次10min。如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15次为一疗程。一般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血糖、尿糖与治疗前对照。结果 显效6例占28.6%;有效13例占61.9%;无效2例占9.5%。总有效人数19例;总有效率90.5%。结论 治病结果表明,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疗法,见效快、效率高,是一套新的高效治疗技术,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平  叶卯祥  严宜昌  王克勤 《中草药》1997,28(8):492-495
经对我国地龙药材的药源调查与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地龙的原动物主要有13种和变种。分别隶属于矩蚓蝌的3个属,其中90%以上的商品地龙来源于药典收载品种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am和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栉盲环毛pectinifera及通俗环毛.vulgoris其它品种如背暗异唇Allolbophora caliginosa traprzoides、湖北环毛蚓P、hu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并发症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LASEK治疗等效球镜为-7.25~14.50D的高度近视眼53例(106眼),对术中和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并发症主要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破碎、游离、皱褶、局限性缺损等,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屈光度回退、眩光、上皮瓣溶解等。结论:严格掌握LASEK的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正确处理角膜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保证LASEK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4年间我院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我院4年间儿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大肠埃希菌药物。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从儿科临床标本分离的84株大肠埃希菌按照分离时间分为2001-2002年组(2001年1月-2002年12月)48株和2003-2004年组(2003年1月-2004年12月)36株,分别比较两组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对2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ESBLs检测结果:2001-2002年组产ESBLs株检测率为37.5%(15/40),2003-2004年组产酶株捡出率为46.9%(15/32),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2003-2004年组比2001-2002年组耐药率明显升高,22种抗生素中除外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菌外,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增幅为(16.7%-88.9%),经x^2检验,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耐药率上升最快的5种抗生索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嚷肟、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耐药率上升较慢的5种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和四环素。结论: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发展迅速,以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最为显著,且呈多重耐药趋势。治疗上不宜选用头孢类抗生索和复方磺胺甲嗯唑,应选用头孢西丁、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以及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8.
金石穿胶囊对致石豚鼠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金石穿对致石豚鼠胆汁中几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以确定其防治胆石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6 0只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胆石通组、金石穿组 ,用致石饲料诱发豚鼠胆囊结石模型 ,喂养一段时间后处死豚鼠 ,取胆汁 ,测定其胆汁中胆红素 (Bi L)、胆固醇 (Cho)、钙离子 (Ca2 )的含量。结果 :金石穿组胆汁中Cho、Bi L、Ca2 浓度均降低。结论 :金石穿能有效降低致石豚鼠成石率 ,具有明显的防治胆石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oxygen and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缺血缺氧,恢复糖氧供给模拟再灌流。再灌流时分三组加入不同浓度的EGB761观察其作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活性,碘化丙锭(PI)与Hoechst33258双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EGB761可减少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提高因该损伤而下降的MTT值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Bax蛋白在EGB761处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EGB761可拮抗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并且该作用可能与诱导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A carbon nanoparticle (CNP) and Cryonase-aided method that realizes the amplified fluorescent detection of theophylline was proposed. The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exploits distinct binding affinities of CNP towards the FAM-labeled theophylline RNA aptamer (aptasensor) and aptasensor/theophylline complex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CNP for absorbed aptasensor from enzymatic digestion by Cryonase. Upon the addition of theophylline, it forms an aptasensor/theophylline complex with a fluorescent dye-tagged aptasensor that is initially absorbed and quenched by CNP. The nuclease activity of Cryonase towards detached aptasensor probes is then activated, leading to efficient cleavage of aptasensor probes and separation of the fluorescent dye from the CNP surface. Theophylline that has been liberated can launch another reaction cycle, which ensures the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A detection limit is achieved as high as 6.3 nM, which is 400-fold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trategies. The proposed sensing system also provides desired selectivity even in serum samples. The assay is simple, sensitive, selective, and universal, and has great promis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ptasensors in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biomedical fields.

A carbon nanoparticle (CNP) and Cryonase-aided method that realizes the amplified fluorescent detection of theophylline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