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患者人格特征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129例维吾尔族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患者基本情况、艾森克人格类型及修复1个月后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年龄、性别、文化、对RPD相关知识的了解度、牙齿缺损数量均与RPD修复满意度显著相关(P0.05);维吾尔族的N量表得分均与满意度中的咀嚼能力、稳固性、舒适性呈显著负相关,P量表得分均与满意度中的美观性、语言力呈负相关,E量表得分与总体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结论:维吾尔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的人格特征影响其对RPD治疗满意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对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G)、高原组(MG)、阳性组(NE)、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DML.H)、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DML.M)、香青兰总黄酮低剂量组(DML.L)。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大鼠建立慢性高原病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血清中EPO、VEGF及肺组织SOD、MDA和GSH-Px活性,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高原病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血清EPO、VEGF含量上升,肺组织中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高原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肺动脉压力不同程度下降(P0.05),血清中EPO、VEGF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SOD、GSH-Px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改善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少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机制,对低氧环境所致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准确性和 对内镜电切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110 例绝经后患有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组织学 检验结果,分为子宫内膜病变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阴道3D-CPA 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的准确性。结 果 恶性组各项超声参数、血流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值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不同分期患者的各项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晚期患者的MVD 数值高于Ⅰ期与Ⅱ期患 者,且Ⅱ期患者高于Ⅰ期(P <0.05);阴道3D-CPA 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均相对较高。结论 阴道3DCPA 鉴别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临床诊断效果好,对内镜电切术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族药材孜然及其混伪品小茴香、芫荽子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 提取38批孜然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总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经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利用MEGA软件分析序列特征,计算种内、属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预测其ITS2二级结构。结果 孜然药材ITS2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A1,序列长度均为226 bp,鸟嘌呤(G)+胞嘧啶(C)占比为47.79%~48.23%;小茴香ITS2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B1,序列长度均为224~227 bp,G+C占比为53.30%~55.36%;芫荽子ITS2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C1,序列长度均为220~227 bp,G+C占比为56.82%~56.83%。孜然的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属间遗传距离。二级结构表明,孜然及其混伪品螺旋区的茎环大小、数目、位置及螺旋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地鉴别孜然及其混伪品药材,为保障孜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2008年乌鲁木齐成人麻疹病例流行原因。方法对一起麻疹流行中的113例成人患者,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G、IgM抗体并与既往免疫史结合分析。结果113例双份血清患者被确认为成人麻疹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在21~30岁。以急性期、恢复期IgM、IgG抗体的分布为标识进行分类,113例患者中,麻疹减毒活疫苗(MV)原发性免疫失败或未免疫者为25例,占患者总数的22.12%;继发性免疫失败者为45人,占患者总数的39.82%。MV未免疫与原发性免疫失败病例中,有68%(17/25)为未免疫或接种史不洋。结论成人麻疹病例的发生均因无免疫史或原发免疫失败所致,应对既往麻疹疫苗低免疫地区成人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血清尿酸(UA)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6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两组,即LVEF〉40%组(32例),LVEF≤40%组(33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人院后常规检查NT—proBNP,UA,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LVEF≤40%组NT—proBNP[1102.3(276.34,1483.3)pg/ml]和UAE478.0(351.5.576.7)μmol/L]水平较LVEF〉40%组[91.5(22.07。165.6)pg/ml;344.7(264.6,424.6)μmol/L]和正常对照组[14.6(5.4,54.1)pg/ml;289.7(214.6,326.3)μmol/L]显著升高.P均〈0.01;LVEF〉40%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与UA呈正相关(r为0.46,P%0.01);LVEF与NT—proBNP和uA均呈负相关(r=-0.63、-0.42,P均〈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浓度和UA浓度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测定NT—proBNP和UA浓度有助于判断病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许多未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待住院患者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在防控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设置了独立的过渡病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2020年8月起,设立与普通病房完全分开的独立过渡病区,用于收治全院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待住院患者,并以泌尿外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过渡病区的设立对患者住院过程的影响。结果:过渡病区设立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 117.65元、9 234.52元,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47±0.28天、8.21±0.31天(P > 0.05),常规检查报告时间分别为1.63±0.18天、1.87±0.21天(P < 0.05),术前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6±0.48天、4.49±0.42天(P > 0.0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56±2.41%、97.74±1.42%(P < 0.05),院内感染率分别为2.47±0.20%、2.14±0.24%(P < 0.05)。结论:独立的过渡病区设立,除术前平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具有明显差异,进一步降低在同一病区空间内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潜在新冠感染的可能性,为普通病区隔离病房的疫情防控起到“前保险”作用。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关键因素,容受期子宫内膜组织的基因表达与容受性密切相关。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获得月经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图谱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容受期子宫内膜特异基因表达,并为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不孕症患者以及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植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铁线蕨提取物对慢性高原病(CMS)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G)、高原模型组(MG)、硝苯地平阳性对照组(NE)、铁线蕨醇提组(ACVL.AG)和铁线蕨水提组(ACVL.WG),每组10只。其中40只大鼠在CMS模型条件下喂养30 d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15 d。剩余10只在平原条件下喂养45 d。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和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检测大鼠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载脂蛋白A1(Apo-A1)等血清学指标。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硝苯地平阳性对照组、铁线蕨醇提组和铁线蕨水提组大鼠体内的PAP、CRP、EPO和VEGF水平上升(P0.05),Apo-A1水平下降(P0.05),提示高原缺氧环境导致大鼠的心脏组织受到损伤。与高原模型组比较,铁线蕨醇提组和铁线蕨水提组大鼠体内的CRP、EPO和VEGF水平降低(P0.05),Apo-A1水平升高(P0.05)。同时,光镜下可见CMS模型大鼠心脏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铁线蕨提取物干预之后心脏组织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善。结论铁线蕨提取物干预对CMS大鼠模型心脏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