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5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胆管癌切除率低,预后差,其治疗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难题。本文收集了我院肝胆外科自1986年1月~1990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肝外胆管癌,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胆管癌的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运用外科方法,合理、有效地治疗胆管癌提供参考。临床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男性77例,女性29例,男:女为2.7:1。年龄25~79岁,中位年龄57.5岁。50~70岁者占  相似文献   
3.
在肝脏外科中,常需要采取肝血流阻断以控制术中的出血,但缺血再灌注会造成肝损伤。作者用大鼠按Asakawa的方法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维拉帕米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用雄性重300~350gSD大鼠分成4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注人生理盐水)、注入维拉帕米50mg/kg组,三七总皂甙1.25ms/kg组,在阻断肝血流前5min注入。观察大鼠肝血流阻断90min再灌注后的生存率、肝功能、肝脏的病理和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结果:三七总皂甙与维拉帕米比较在提高大鼠的生存率(120min分别为63.3%比36.0%,P<0.05),降低ALT(2118±430比3401±592,P<0.01),减轻肝细胞坏死(5%~25%比20%~40%),以及提高SOD活性(149±12比125±16,P<0.05)方面均强于维拉帕米。实验表明,三七总皂甙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4.
一例成功的肝肾联合移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例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但术后6个月,因出现胆泥形成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现患者已存活195天,肝功能基本正常,生活自理认为一般宜先行肝移植术,若蚝体外静脉转流,应选择左股静脉及左腋静脉,主张术前应充分了解供、受者裼 免疫学配型情况。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共分3种亚型,其中Ⅰ型(PHI)最为常见。2005年12月,我院为1例PHI患者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法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以及氏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阻断等三种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技术,以处理累及肝脏不同部位的肝肿瘤及肝外伤,作者描述了三种肝血流阻断技术的方法,各个方法应用的指征,并对肝脏缺血耐受的时限以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移植肝组织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动态观察.按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0、15、30、45、60min 5组,观察肝移植后的恢复性变化.结果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和三磷酸腺苷酶(Mg2+-AT Pase)活性逐渐降低,糖原减少.热缺血30min以前各组酶活性变化轻微,而45、60min组均出现明显的酶活性降低和高碘酸-无色品红(PAS)反应减低.15、30min组,在复流后24h糖原颗粒逐渐增多,呈明显的恢复,酶活性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45、60min组,复流后24h PAS反应和酶活性仍无明显恢复趋势.结论移植肝热缺血在30?min以内,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移植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术后其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超声导向肝组织微波固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案形成的肝组织微波凝固区的大小、形态,为临床治疗,特别是大肝癌的治疗,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利用离体新鲜牛肝,比较UMC-I型微波仪单针、两针及多针组合所形成凝固区的大小、形态。结果:单针穿刺可形成3.0cm×4.0cm头宽尾窄的滴水状凝固区。两针组合,距离在2.5~3.0cm之间造成的完全凝固区最大。不同穿刺方案,可形成8cm以下不同直径的球形凝固区。结论:适当的穿刺方案可使8cm以下的球形区域完全凝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和对照组SD→SD(n=5)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扩增、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ll条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MHC(3条)、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蛋白酶类: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D型受体、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酶基因各l条;涉及核酸信号传导、激活、转录、翻译的基因3条。结论:T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信号传导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大规模筛选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效果及Lamivudine在防治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原位肝移植 ,其中 9例男性为乙肝患者 ,1例女性为肝癌患者 ,术前无乙肝感染。 9例乙肝患者中 ,6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 ,1例并肝肾综合征 ,1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9例乙肝中 ,7例服用Lamivudine预防术后乙肝复发。结果  8例存活 2 - 12个月 ,2例死亡。存活的 8例中 ,7例为乙肝患者 ,仅 1例术后 6个月出现HBsAg( ) ,但全部均肝功能良好 ;另 1例为肝癌患者 ,术后 6个月出现乙肝。死亡的 2例中 ,1例为术后乙肝复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 ,另 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Lamivudine是治疗乙肝和肝细胞癌病例的有效方法。Lamivudine在观察期内可预防乙肝移植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