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衣原体直肠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通常为性传播。本文报道1例衣原体直肠炎的典型内镜下表现, 并介绍其病理表现及诊治方法,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勍 《当代医学》2011,17(19):154-155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月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56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激素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据临床辩证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咳嗽消失、哮鸣音消失、湿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能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肠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例及文献报道的33例小肠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女比例1.27∶1,年龄4 d~65岁,其中≤18岁13例,18~45岁17例,45~65岁4例。中位病程0.9个月(Q=10.37个月),其中以急性病程(≤1个月)为主,共23例(67.6%),中位病程6 d(Q=28 d),慢性病程(1个月)11例(32.4%),中位病程24个月(Q=98个月)。病变分布方面,十二指肠及空回肠13例(38.2%),肠系膜受累16例(47.1%),回盲部5例(14.7%)。临床表现方面,10/13例十二指肠及空回肠淋巴管瘤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系膜淋巴管瘤主要表现为腹痛(13/16例),恶心、呕吐(7/16例),肠梗阻发生率高(4/16例),多因急腹症就诊;回盲部淋巴管瘤也易出现急腹症(4/4例)。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淋巴管瘤缺乏准确性,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弥补了这一不足。治疗方面,32/34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急腹症开腹探查术,其中1例术后3 d死亡。结论小肠淋巴管瘤极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胶囊内镜与单气囊小肠镜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 岁,主因"多饮、多尿,伴烦渴半年,肢端疼痛、变黑3 个月"于2014 年2 月17 日入院. 半年前饮水量和尿量由1~2L/d增至6~7L/d,伴烦渴,饮水后可缓解. 3 个月前出现四肢肢端剧烈疼痛,伴感觉减退,局部皮温降低,此后肢端逐渐变黑,部分有破溃、流脓,双手遇冷水变白变红,无口腔、外阴溃疡,无关节肿痛,无光过敏、皮疹,无咳嗽、咯血.  相似文献   
5.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称为胃肠型白塞病,文献多称肠白塞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的病变有很高的检出率与诊断率。对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白塞病患者应行胶囊内镜检查,可全面评估小肠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弥补了胃肠镜的不足。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5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白塞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广泛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 irAE)临床表现多样,及时识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并干预可预防长期毒性。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史;查体上腹压痛,完善检验检查提示胰腺炎,结合病史考虑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胰腺炎。现简述该患者诊治过程,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胰腺炎展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为最常见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内镜表现为红斑(93.5%)、脆性(58.6%)、充血(48.2%)和溃疡(37.9%),超98%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可累及远端结肠。本文报道1例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死亡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内镜可见黏膜粗糙、水肿,血管纹理消失,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病史。经一线激素及二线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虽内镜表现好转,但相继出现血小板减低、消化道大出血、心肌损伤等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死亡病例临床罕见,本例患者肠道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应用激素及英夫利西单抗肠道疗效可,但依然未能逆转患者病程进展,相继发生其余器官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最终导致临床死亡。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诊治仍需更多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8.
黄勍 《现代保健》2011,(19):70-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率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4.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改善血脂状况,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总结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 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率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4.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改善血脂状况,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总结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环境主要是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共生环境.肝硬化是肝脏慢性进行性损害的终末期表现,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会伴随肠道微环境改变.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与拟杆菌等优势菌群数量减少,革兰氏阴性肠杆菌、肠球菌等增加,随之发生的小肠菌群过度生长与肠道菌群移位在肝硬化进展期非常普遍.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对肝脏产生影响,使肝功能受损,促发肝硬化并发症.我们对近年来肝硬化中肠道微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