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氨甲酰化抗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9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PO组及CEPO组.所有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干预4周后,检测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清中iNOS、SOD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O组与CEPO组LVSP、±dp/dtmax均显著提高,而HR及LVED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噰.05);EPO组与CEPO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与CEPO组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而iNOS水平显著下降(P<0.05);EPO组与CEPO组间iNOS、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以对照组最高(36.53%),EPO组次之(23.73%),CEPO组最低(19.64%),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按照对照组、EPO组及CEPO组的顺序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及CEPO可有效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CEPO的功效要优于EPO,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机体内血清中的iNOS及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发现血压升高4年,于4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当时血压为146/93 mm Hg(1mm Hg=0.133kPa),平素无自觉症状,未治疗。近日来工作紧张、劳累后头部不适,遂就诊。既往史:1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服药治疗。家族史:父亲患有高血压。体格检查:诊室血压165/98mm Hg;24h动态血压:全天血压呈非杓型分布,有晨起高血压;心率  相似文献   
3.
解偶联蛋白-2在肠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适应(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i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SMA)制作iIPC大鼠动物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IR),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并采用RT—PCR方法、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心肌UCP2的相对含量。以未结扎SMA的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大鼠为IR对照组,假手术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结果:①IR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超过空白对照组,而iIPC组在iIPC后的0和24h均轻于IR对照组。②与IR对照组大鼠心肌中UCP2mRNA水平比较,iIPC0、6、12、24和48h组均明显升高(P〈0.01);iIPC后UCP2mRNA水平呈双相变化,0h心肌UCP2水平最高,6h后下降,24h再次升高,此后逐渐回落。结论:iIPC能对心肌lR产生保护作用,预适应大鼠心肌UCP2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UCP2可能参与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成人尿钠排泄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方法选择成人原发性高血压117例,通过24h尿钠排泄量测定钠盐摄入量,将人选人群分为低盐组(n=30),低中盐组(n=28),中高盐组(n=27),高盐组(n=32)。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24h尿钠排泄量、年龄、性别、血压、脉率、BMI、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对IMT值的影响。对MMP-9与尿钠排泄量及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随24h尿钠排泄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尿钠排泄量增高是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021,P〈0.05)。MMP-9与尿钠排泄量存在正相关性(r=0.3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高钠饮食可能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MMP。9的活性可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解耦联蛋白2(UCP2)是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转运体,可将H^ 从线粒体内膜渗漏到基质中,减少ATP合成。UCP2可调节脂肪酸氧化,控制活性氧簇的产生,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UCP2的表达可受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瘦素、甲状腺素等调控。UCP2在心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目前尚未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调微小RNA-133a(miR-133a)的表达水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同源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将SHR随机分为SHR组、SHR+腺相关病毒(AAV)组和SHR+携带miR-133a的腺相关病毒(miR-133a-AAV)组。通过冠脉灌注法将miR-133a-AAV转染至SHR大鼠的心脏,监测大鼠的尾动脉压,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沉积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的尾动脉压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TGF-β1和CT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出现心肌纤维化;上调SHR心肌miR-133a的表达水平后,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TGF-β1和CT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上调心肌组织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对高血压导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行3次缺血5min,再灌注10min的预处理。缺血再灌注(IR)组与IPC组行30min缺血及120min再灌注;对照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据Rainio评分标准进行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的半定量分析,随机选取20个低倍视野,计算平均心肌细胞凋亡数。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中UCP2的表达。结果:IPC组Rainio评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IR组(氏0.05),IPC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IR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IPC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和减少细胞凋亡。IPC可诱导UCP2表达,提示UCP2可能参与了IPC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IPC组行3次缺血5 min、再灌注10 min的预处理,分别于预处理0、6、12、24和48 h后进行30 min缺血及120 min再灌注;对照组剖胸后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比色法检测心肌中UCP-2蛋白活性及iNOS活性。结果:IPC后各组UCP-2活性均增高(与I/R组比较,P<0.05),其中0 h组UCP-2表达水平最高(与I/R组比较,P<0.01),24 h组和48 h组心肌iNOS活性显著升高(与I/R组比较,P<0.05)。结论:UCP-2和iNOS共同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水平变化及预后。方法:入选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瑞舒伐他汀术前20mg,术后20mg/d)和常规他汀组(瑞舒伐他汀术前10mg,术后10mg/d)。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和术后24h、第4天、第7天8-OHdG和ESM-1的水平变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8-OHdG和ESM-1水平在术后24h均明显上升,在术后第4天、第7天均呈下降趋势,强化他汀组较常规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入院即刻8-OHdG水平与ESM-1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5)。强化他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均低于常规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在MACE事件以及不良反应上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瑞舒伐他汀在STEMI患者治疗中能够更加迅速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保护心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周、2周、4周、8周。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解剖心脏,计算心质量指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LVEDd、IVST和LVPWT分别为(4.87±0.26)mm、(2.04±0.11)mm和(1.93±0.19)mm;此后呈进行性增加趋势,术后8周分别达(6.94±0.12)mm、(2.98±0.21)mm、(3.63±0.18)mm,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上述指标各观察点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术后8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无明显区别;模型组术后8周心肌细胞p-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GSK-3β和TGF-β1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同时出现p-GSK-3β和TGF-β1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