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调水前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选择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大运河、 三阳河及其两岸3 km 范围, 以及输水干线毗邻的高邮湖区为监测区, 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 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同时在大运河和三阳河各设立3个水体钉螺监测点, 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监测。结 结 果 果 2006-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查出感染性钉螺以及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 大运河钉螺面积呈下 降趋势, 三阳河未发现钉螺。水体钉螺监测点打捞漂浮物270 kg, 投放稻草帘720 块, 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高邮段残存钉螺未发现北移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和制订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流行病学多维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指标进行评估,以确定预警指标.结果 评估研究了53个监测预警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40个.结果 表明钉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的主要指标,其中又以钉螺孳生位置最为重要.据此建立了东线工程4个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等级,分别为I级:钉螺扩散进入输水河道渠首(一级泵站上);Ⅱ级:里运河钉螺扩散越过N 32°54';Ⅲ级:里运河钉螺扩散越过N 33°03'或越过金湖站;Ⅳ级:钉螺扩散越过N 33°15'或越过洪泽站.同时确定了4个人畜感染指标为重要的指示性指标.根据各项指标间关系,确定了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方法.结论 初步确定了钉螺为主、人畜感染为辅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高邮市毛港村500名居民同时进行血吸虫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结果表明血吸虫既往感染者HB sAg携带率与无病史者无明显差异,但部分人群携带率较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区螺情和血吸虫病病情现状,为建立该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宝应及金宝航道以南的输水河道及影响区为监测范围,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监测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调查,同时选择里运河高邮界首渡口、金宝航道和宜陵河口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水体钉螺监测。结果 2006-2009年南水北调东线钉螺面积70%以上分布在水源区,并呈下降趋势;17%~28%分布在相邻的湖区;输水河道钉螺面积占0.36%以下,分布于原历史有螺区域。3个监测点网捞法打捞漂浮物2 824kg,未发现钉螺;投放稻草帘880块,在宜陵河口诱获钉螺456只;居民查病血吸虫阳性率由0.19%下降至0,未发现病畜。结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输水河道钉螺未发生北移扩散,主要风险是水源区及相邻的湖区尚有较多钉螺孳生,仍需对工程区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以下简称“高宝邵湖”),三湖水系贯通,是淮河入江的泄洪、蓄洪之道,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沿湖一带为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疫区之一, 1950年高邮湖新民滩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急性血吸虫感染事件,死亡1 335人。经过积极防治,特别是加强湖区联防协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现将1974-2004年高宝邵湖区苏皖毗邻7县(市、区)30年来联防协作情况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目的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漂浮物漂流规律和水体钉螺扩散的潜在风险。方法 方法 采用打捞法和稻 草帘诱螺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钉螺进行监测, 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输水河道中钉螺随水扩散的 可能性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 2006-2013年汛期,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及金宝航道打捞漂浮物8 338.0 kg, 投放稻草帘 2 100块, 均未发现钉螺。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 东线工程通水前高水河段表层北向水面流速为0.45 m/s时, 搭载 GPS定位器的漂浮物 (GPS漂浮物) 平均漂流速度为0.56 ~ 0.60 m/s, 平均每次漂流999.70 ~ 1 995.50 m; 金宝航道段则无 明显漂流。试通水期高水河水面流速为0.45 m/s时, 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35 ~ 0.41 m/s, 平均每次漂流1 248.06 ~ 1 289.44 m; 金宝航道段水面流速为0.28 m/s时, 平均漂流速度为0.25 ~ 0.27 m/s, 平均每次漂流477.76 ~ 496.38 m。漂流 试验显示GPS漂浮物在水流、 风向、 船行波作用下, 逐渐向岸边靠拢, 在受到芦苇、 水草或其他障碍阻滞时则停止不前, 如 无外力帮助则不能继续漂流。 结论 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监测未发现钉螺, GPS定位漂流试验显示漂浮物 随水漂流距离受流速和岸边环境限制。  相似文献   
8.
9.
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2年螺情消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高邮市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2年来钉螺消长、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有螺滩面积319.9万m^2,占新民滩总面积的8.0%;新发现有螺面积仅占2.8%(9.0万m^2/319.9万m^2)。钉螺面积在正常泄洪年份后均呈下降趋势,频繁泄洪年份后均呈上升趋势。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第6年和第12年出现明显回升,钉螺面积最高达到162.4万m^2。泄洪漫滩是导致螺情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传染源监测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高邮市为该类地区传染源观察点,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式,连续观察1996~2007年人群病情变化,分析传染源的特征,评估两种监测方式的效果。结果共调查169455人,流行村人均查病0.9次,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人数比为8.9∶1,被动监测效果相对较好。主动监测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被动监测发现粪检阳性病人39例,均为外地感染,以青壮年农民因生产性接触疫水者居多。结论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要以流动人口为主要查病对象,有效控制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