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江阴市人民医院60例慢性乙肝、14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ER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不同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血清HER2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临床参数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R2浓度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分别为9.21±2.59 ng/mL、11.59±4.43 ng/mL和17.60±6.03 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乙肝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HER2(16.57±4.67 ng/mL)高于Child A级(12.11±3.65 ng/mL,P=0.000)及B级(14.48±4.53 ng/mL,P=0.0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ER2水平与BIL、AST、ALT、PT呈正相关(P均<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高表达,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ER2可能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昳瓯 《吉林医学》2013,34(13):2457-2458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采用2HLAKV/10HLV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2000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2HLAKV/10HLV方案治疗,疗程中每月进行痰结核菌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的检查,满疗程的3、6、12个月摄胸片。结果:28例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率82.1%,随访24个月痰菌复发率14.3%,肝功异常率3.6%,肾功损害率7.1%,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血糖理想控制者2例(空腹血糖<7.2 mmol/L),较好控制着24例(空腹血糖<8.3 mmol/L),不良控制者2例(空腹血糖>8.3 mmol/L)。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采用2HLAKV/10HLV方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药物不良反应轻,对糖尿病影响小,此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胃蛋白酶原(PG)和高尔基体蛋白(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65例胃部不适患者根据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胃癌前病变组49例,早期胃癌组36例,进展期胃癌组80例,另选90例活检为正常胃黏膜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血清TAT-2、PG和GP73水平,运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评价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血清TAT-2、GP73水平较高,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PGⅠ、PGR(PGⅠ/PGⅡ)较高,进展期胃癌组较低(P<0.05),PG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2、PGⅠ、PGR和GP73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676、0.810、0.824和0.925,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36、0.62、0.65和0.67;四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0.730、0.857、0.908和0.950,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32、0.41、0.69、0.74和0.78;四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694、0.900、0.911和0.976,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42、0.40、0.68、0.70和0.86,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检测。结论:TAT-2、PGⅠ、PGR和GP73单独检测对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和胃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SEPT9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测定其外周血表达水平可评估受检者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正常对照组57例、腺瘤组61例和结直肠癌组71例患者,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测定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测定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CA21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SEPT9联合CEA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腺瘤组、结直肠癌组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0、6. 6%、52. 1%。结直肠癌组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腺瘤组(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PT9、CE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 817、0. 707和0. 7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PT9、CEA诊断结直肠癌的OR值分别为1. 394(1. 198~1. 762)、1. 325(0. 997~1. 622)。结论:随着疾病进展,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升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和CEA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率。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仍然是针对其主要病理征象即高代谢状态、以缓解甲亢复发为目的。笔者对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经1.5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多有淋巴结、血行或周围组织浸润,给食管癌监测及诊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转录因子在启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在提高首次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再次根治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门诊诊断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溃疡)、慢性胃炎(非萎缩/萎缩)经过标准三联方案首次根治失败的患者共180例。按实验组∶对照组=1∶1设计随机表,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病例入选先后顺序分配随机号,每组90例。实验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2片)/次,3次/d,餐后使用,疗程14 d(d1~14),继续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5~24);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10)。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所有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胃镜行病理学检查检测H.pylori,并对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72.9%(62/85)、54.7%(47/86)(χ2=6.188,P=0.013),而意向性分析(ITT)分别为:68.9%(62/90)、52.2%(47/90)(χ2=5.233,P=0.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失败的H.pylori感染患者,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且呈上升趋势,而直肠、乙状结肠部癌的发生率最高。早期发现、切除结肠腺瘤等癌前病变,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ESD可完整剥离黏膜病变,对黏膜内癌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目前已成为结肠癌前病变、黏膜内癌的重要治疗方法[1-2]。与EMR相比,ESD切除病变范围更大,切除标本更有助于精确的病理评估,但ESD技术操作难度增加,并发症风险增加。肠道管壁较食管、胃更薄,且肠道走行不固定,导致肠道ESD操作更为困难[2-3]。因此,有多项研究通过辅助牵引技术的应用,以改善ESD操作视野,降低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7]。但针对直肠、乙状结肠ESD的体外牵引技术报道很少。本研究对体外异物钳牵引法在直肠、乙状结肠ESD中的辅助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组成变化,初步探讨血清胆汁酸谱对结直肠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诊断的5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周血16型胆汁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患病危险因素。将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单项胆汁酸指标及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脱氧胆酸(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水平分别为140.9 (124.7,157.0) ng/mL、69.0 (58.2,75.0) ng/mL、16.0 (10.4,24.4)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2 (114.0,145.8) ng/mL、59.0 (55.0,71.7) ng/m L、9.3 (5.3,18.4)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122.1 ng/mL、TDC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