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先天性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畸、致残病毒之一[1, 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大多数已感染过HCMV [3].为了解HCMV的感染与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以及新生儿尿液作为HCMV感染的检测标本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了产妇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其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SYBR GreenI联合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意义。方法选择浓度为108.48、105.70和103.70copies/ml的3种HBV-DNA阳性血清和<1×103.0copies/ml的阴性血清各1份,在TaqMan-PCR混合反应体系中加入SYBR Green I组成双荧光PCR(TaqMan SYBR Green I组),同时进行TaqMan和SYBR Green I的单荧光PCR(分别为TaqMan组和SYBR Green I组),设置同一PCR和熔解曲线的循环参数,检测HBV-DNA含量及其Tm,每种方法一次检测每份血清5次。结果TaqMan SYBR Green I组检测的HBV-DNA阳性血清均为阳性,其平均含量为108.55±、105.79±、103.81±,与TaqMan组的108.49±、105.69±、103.72±copies/ml0.320.290.300.310.300.25对应浓度值取10对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31、0.54和0.27,P>0.05);与SYBR Green I组的108.41±、0.35105.21±和103.26±copies/ml(不含未检出的两次血清)比较,除高浓度外,中低浓度有统计学意义(t=2.90和0.340.262.62,P<0.05)。TaqMan SYBR Green I组和SYBR Green I组阳性血清均出现明显熔解曲线,熔解温度(Tm)分别为71.8℃、72℃和79.8℃,阴性血清未出现扩增曲线和Tm值。结论SYBR Green I联合TaqMan-PCR检测HBV-DNA时,具有能维持TaqMan-PCR的高灵敏度、特异性更强,并能同时检测HBV-DNATm的特点,为HBV的DNA多态性分析,尤其是在HBV基因分型方面提供了新的检测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患者感染途径与其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将210例丙肝患者分输血后丙肝(PTHC组)102例和散发性丙肝(SHC组)108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抗-HCV及ALT水平。结果:PTHC组HCV RNA阳性率和ALT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SHC组(χ2=23.39,P<0.01和χ2=13.73,P<0.01);HCV RNA阳性患者中,PTHC组的HCV DNA含量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29,P<0.01);ALT异常患者中,PTHC组的ALT水平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30,P<0.01)。HCV RNA的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94,P<0.01)。结论:PTHC组患者病毒血症水平和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均显著高于SHC组,HCV不同的感染途径可导致患者不同的感染结果。  相似文献   
5.
血糖仪自动采血枪携带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便携式血糖仪以其操作简便、报告快速、准确性好的特点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与皮肤接触的枪头表面和内壁残留有微量血液 ,患者有可能因此相互传染一些经血液传播的血源性传染病。为了解枪头携带病毒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 血糖仪 (美国Lifescan公司 ,ONETOUCHⅡ型 )。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 (美国PE公司 ,5 70 0型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 DNA)、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HCV RNA)定量试剂盒 (上海 ,复星公司 )。1.2  方法 选择已知A、B、C、D 4…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BV)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538例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血清中HBV-DNA水平。[结果]538例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15.6%,男性(22.8%)显著高于女性(7.8%)(P<0.01),≥50岁(16.7%)与<50岁(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21.9%)高于无输血史(14.1%)(P<0.05),且HBV-DNA水平均<103.6copies/ml。[结论]ALT正常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且与输血史和性别有关。提示临床进行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异体成分治疗时,在检测ALT和HBV标志物的同时,应结合灵敏度高的FQ-PCR方法检测HBV-DNA,以杜绝隐匿型HBV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分子诊断的基础是分析样品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所涉及的技术除基因扩增检验外,还包括杂交试验、核酸电泳分析、DNA测序、生物芯片等[1]。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各级医院逐步开展优生优育筛查、基因突变、异位与重排等分子遗传病理的检测[1],在该领域建立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一直备受关注[2]。近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修订了2013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3版应用说明)[3],发布了即将实施的2014修订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6,14版应用说明)[4]。此次修订新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和《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等引用文件,将国际标准 ISO15189的要求推广并应用于分子诊断领域,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提高了对分子诊断检测能力获得认可的要求。现将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派瑞松乳膏加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的效果。方法:特定中药局部湿敷和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64例湿疹,15天为1疗程,观察其瘙痒及皮损消退情况并与30例一般情况有可比性的湿疹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用特定中药湿敷加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急慢性湿疹,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方法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BV)在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192例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 192例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15.6%(30/192),HBV-DNA含量均低于103.6copies/ml.男性和女性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2.8%(23/101)和7.7%(7/91),差异有显著性(x2=8.26,P<0.01);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6%(3/17)和15.4%(27/1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6,P>0.05);抗-HBe阳性和(或)抗-HBc阳性和(或)抗-HBs阳性与HBV标志物(HBV-M)全阴性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8.2%(28/154)与5.3%(2/38),差异有显著性(χ2=3.86,P<0.05).结论 ALT正常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且与性别有关.提示临床在输血和器官移植时,应结合灵敏度高的HBV-DNA检测方法,方能预防隐匿型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7,8型(HHV-6,-7,-8)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分别针对HHV-6,-7,-8的U67、U36、ORF65基因设计3对引物和3种Taq Man-LNA探针,构建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用于同步扩增HHV-6,-7,-8。分别应用HHV-6,-7,-8质粒建立对应标准曲线,并对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扩增效率等方法学评价。以DNA测序法为参考方法,检测45例疑似HH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PBMC)中的HHV-6,-7,-8,对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估。结果: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HV-6,-7,-8的线性范围均在106-106-10(11)Copies/L,相关系数均>0.99,灵敏度为8×10(11)Copies/L,相关系数均>0.99,灵敏度为8×105Copies/L,最低检测限为5×105Copies/L,最低检测限为5×105Copies/L,无非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内HHV-6,-7,-8的批间、批内变异系数(CV)均<5.5%;与单重荧光定量PCR相比,检测HHV-6,-7,-8质粒含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980,0.987,0.965。以DNA测序方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HHV-6,-7,-8的特异性均为100%,灵敏度分别是93.1%、80%、100%。结论:多重荧光定量PCR能够对HHV-6,-7,-8进行同步、快速和准确的定量检测,将在输血安全筛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