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药学   7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众所周知,洋地黄所致中毒性心律失常,与直接抑制膜Na~ 、K~ -ATP 酶活性密切相关,这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而洋地黄中毒诱发冠状动脉收缩.改变心肌供血及代谢似为另一重要机制,这已为人们日益关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46例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采用随机方法分组,分别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结果普罗帕酮、毛花苷丙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09%(P<005);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5%和25%(P<00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31±82)min和(507±104)min(P<001).普罗帕酮有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1例出现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并发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快速心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调脂治疗对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试验阳性且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增高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伐他汀12周,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治疗前后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比较两组运动试验结果。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蜜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降低,ST段下移1 mm时间明显延长,ST段下移值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还可明显减轻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随机双盲法动态观察了哌唑嗪和硝苯啶的降压疗效。结果示二药各周的疗效相近,降压幅度逐周增加,并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有关,而与药量呈非平行改变。副作用多出现在治疗第1周。本文提示:虽然小剂量硝苯啶和哌唑嗪不能即刻达到显著的降压疗效,但疗效可随疗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副作用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在心血管病中的地位,引人瞩目。从自由基生物化学角度来探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高血压研究领域内的新课题。本室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相似文献   
7.
霍永佳  陈丽  孙蓉蓉 《贵州医药》2004,28(6):547-548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脂代谢紊乱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讨论血脂异常与老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为老年糖尿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A、B2组,合并高血压者116例归入A组,无合并者102例归入B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1.9%,显著高于B组的14.7%(P〈0.05)。血清肌酸激酶峰值A组为(18±10)×10^2U/L,B组为(13±10)×10^2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A组为(1.5±0.8)×10^2U/L,B组为(1.2±0.9)×10^2U/L,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为83.6%,B组为26.5%,差异有显著性(P〈0.01);收缩压下降:A组为(36±16)mmHg,B组为(14±1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属心功能Ⅰ级患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42.2%和58.8%;心功能Ⅱ级患者例数2组相似;心功能Ⅲ级以上A组为28.5%,高于B组的1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