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机体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接种H37Ra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方法用H37Ra皮内免疫小鼠后15、30、60 d,检测结核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免疫后第30、60天,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的增殖转化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IL-2、sIL-2R的表达量. 结果小鼠脾、肺脏中有结核菌定植,并至少存活60 d;脾淋巴细胞30、60 d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81±0.63)、(2.16±0.52),与BCG皮内接种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淋巴细胞IL-2、sIL-2R表达量分别为(126.88±8.11)、(91.26±7.29)pg/ml和(138.58±7.67)、(127.09±5.47)pg/ml,与BCG皮内接种组、未免疫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H37Ra免疫小鼠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结核免疫力,且免疫效果略优于BCG.  相似文献   
2.
低频超声波促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静  詹晓平  毛振民 《中国药房》2008,19(19):1509-1511
经皮给药与传统的给药方式(如注射给药、口服给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目前存在几种可增强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的通透速率的方法,其中包括化学促进剂法、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和超声波法等。近年来,国外对超声波药物透皮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基底动脉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探讨AIPI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MR室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52例AIP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将其分为旁正中脑桥梗死(PPI)组和深部脑桥小梗死(SDP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出院时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HR-VWI上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特征。结果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入院、出院时mNIHS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患者基底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PI组(92.9%vs.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PI组比较,PPI组患者右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腹侧壁斑块的发生率较低,向心性型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血管壁最厚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PI的发病机制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有关。PPI患者的临床症状、基底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开口均较SDPI更为严重,且基底动脉斑块较SDPI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巨噬细胞凋亡的正、反向调控机制。在感染早期,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激活caspase酶系,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在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作用下,激发信号转导途径。胞内线粒体发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释放凋亡诱导因子。一系列因子协同作用,最终启动巨噬细胞凋亡,并导致细菌被杀灭。同时,结核分枝杆菌某些菌体成分可被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抑制巨噬细胞中分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减少凋亡。结核杆菌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以休眠状态存活于巨噬细胞中,与宿主达成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样本中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及194例肝硬化患者(良性肝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中PIVKA-Ⅱ、AFP检测水平,分析各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PIVKA-Ⅱ、AFP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PIVKA-Ⅱ阳性率为88.78%(182/205),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19.59%(3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0.05);AFP在肝癌组中阳性率为73.17%(150/205),高于良性肝病组的26.29%(5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5)。PIVKA-Ⅱ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73~0.938,P0.05),AFP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70~0.854,P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1(95%CI:0.891~0.951,P0.05)。结论 PIVKA-Ⅱ与AFP对肝癌均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5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年来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几种物理方法,如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导入、微针穿刺、热穿孔、激光技术和电极扫描系统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临床效果,分析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ACI,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予rt-PA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神经功能,利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NIHSS下降,B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个月的NIHSS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的B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NIHSS下降,B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溶栓时间≥248 min、溶栓前NIHSS≥7分、空腹血糖≥6.7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63 mmol/L、肿瘤坏死因子-α≥121 ng/L、S100β≥1.6μg/L及未联合依达拉奉均是H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ACI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在溶栓前及溶栓过程中,结合患者年龄、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及血液生化相关指标以积极预防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结核分枝杆菌H37Ra免疫小鼠后细菌在体内定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H37R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无毒株)免疫小鼠后在体内生长情况.方法:将H37Ra和BCG分别皮内接种C57BL/6小鼠,免疫后15天、30天及60天,取稀释小鼠脾脏和肺脏匀浆接种罗氏培养基,培养18天后计菌落数(CFU).结果:免疫后15天、30天及60天,H37Ra在小鼠脾脏、肺脏定植的平均Log10CFU为1.95、1.57、2.54和1.37、1.08及0.94;BCG在小鼠脾脏、肺脏定植的平均Log10CFU则为1.72、1.39、1.06和1.16、0.96及0.50.免疫后15天及30天,脾脏及肺脏定植的H37Ra和BCG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后60天,脾脏及肺脏定植的H37Ra显著多于BCG(P<0.05).H37Ra和BCG在脾脏定植的细菌数显著多于肺脏(P<0.05).结论:H37Ra在C57BL/6小鼠体内至少可以存活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