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道功能是消化系统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而平滑肌是维持胃肠运动的基础,近年认为胃肠道既是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动力部位,又是靶器官。所以,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从胃肠运动的电生理基础、钙离子和钙通道、平滑肌的收缩装置和途径、胞内信使和信息传递通路以及MODS状态下细胞因子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hepatic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ugust 2007, thirty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hepatitis B cirrhosis underwent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iarization. The PVPG (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was measured by inductor continually during operation. The HAF (hepatic artery flow), PVF (portal venours flow) and hepatic arterial RI(resistant index) were measured with Doppler sonography. The EHBF(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and ICGR15 (indocyanine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indocyaninegreen clearanc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PVPG after laparotomy (19±4) mm Hg, ligating the splenic artery(14±4) mm Hg, splenectomy(14±3)mm Hg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12±4) mm Hg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The PVF decreased [from (42±14) ml/s to (16±8) ml/s] and HAF increased in compens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EHBF increased [from (0.48±0.10) L/min to (0.56±0.10) L/min], and the ICGR15 decreased (from 23%±8% to 18%±4%)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the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improves at least in a short term notwithstanding the decrease of PVPG and PVF.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后,白介素 6(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而结肠运动减弱;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与方法1.材料:Wistar大鼠体重2 5 0 g左右(军科院动物实验中心)。Biopacsrsremmp15 0型多导生理仪,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 α和IL 6免疫组化试剂盒(中山公司,北京) ,总RNA提取试剂(Trizol,美国Gibico公司)、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 PCR)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iNOS、TNF α和IL 6及βactin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2 .方法:(1)模型制备及分组:…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icacyandmechanismofKangyanling (KYL)intreating patientswithsystemicinflammatoryreactionsyndromeandmulti organdysfunctionsyndrome(SIRS MODS)afterabdominalsur gery.Methods:Eighty twopatientsofSIRS MODSafterabdominalsurgery…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 (NS)组和 GDNF组 ,改良 Allen法撞击致伤 T1 2 脊髓 ,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 NS和 GDNF,分别取不同时间的伤段脊髓进行切片 ,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 (Ch E)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 ,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GDNF组较 NS组 Ch E活性显著增加 ,ACP活性显著降低 ;2 1d时 NS组的 ACP及 Ch E活性均高于及低于假手术组 ;GDNF组与假手术组 Ch E和 ACP活性差别不显著。 结论 :GDNF对脊髓损伤后的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唯物事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GDN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T12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和GDNF,分别取不同时间的伤段脊髓进行切片,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DNF组较NS组ChE活性显著增  相似文献   
7.
腹部闭合损伤肠破裂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比较常见,它包括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和直肠破裂。虽然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仍有延误诊断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发生。因此,正确认识腹部闭合损伤肠破裂危险因素对外科医生非常重要。笔者对347例肠破裂患者人院时13项指标、损伤严重程度记分法(injury severity scale,ISS)、肠管受伤部位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肝细胞癌治疗现状、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在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射频消融治疗的局限并结合笔者治疗团队的经验几方面阐述了射频消融治疗的利和弊,对于肝细胞癌治疗我们既不能盲目追求微创而忽视肿瘤的根治原则,也不能盲目追求根治性切除而忽视手术的风险,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70例自发性肝破裂出血原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收集两所医院十年肝脏自发性破裂病例 70例 ,分析其出血原因分别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肝腺瘤、继发性肝癌。采用非手术方法 2例 ,止血成功 ,方法为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手术治疗 6 8例 ,手术方法包括缝扎术、填塞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肝部分切除术 ,止血成功 6 0例 ,失败 8例。讨论 :肝脏自发性破裂出血原因主要是原发性肝癌破裂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 ,比例为 5 3 9%~85 0 % ,甚至有的报告高达 90 %以上〔1〕,因肝脏质地较差 ,治疗原则应首先快速复苏 ,控制出血、抢救生命 ;其次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