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β-HCG与孕酮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萍  闫吉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26-127
目的测定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血清中β-HCG与孕酮,探讨其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6例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患者及45例正常妊娠者测定β—HCG、孕酮的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组β—HCG和孕酮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患者比需要手术患者的β-HCG及孕酮水平低,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通过β-HCG、孕酮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方式也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判定14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同时抽取患者血液测定血清中Hcy、LP(a)及hs-CRP的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比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结论:Hcy、LP(a)、hs-CRP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程度的判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闫吉  田杰 《中外医疗》2014,(27):53-54
目的通过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的基因缺失,探讨其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关系。方法对10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和60例健康人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外周血的GSTM1基因;白内障患者组同时取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进行GSTM1基因检测。结果白内障患者GSTM1基因缺失率达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STM1基因缺失率64.8%,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GSTM1基因缺失率66.7%,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M1基因缺失者患白内障的危险性高于GSTM1基因携带者,提示GSTM1基因缺失很可能是老年人易患白内障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相关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为二甲双胍与维格列汀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类物质(ROS)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GSH-PX、SOD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ROS、MDA、FB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基础上给予维格列汀能通过升高外周血GSH-PX、SOD水平与降低ROS、MDA水平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0例AMI患者(将80例成功实施PCI的AMI患者为PCI组;将80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MI患者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AT-Ⅲ、D-dimer水平。结果PCI组和保守治疗组治疗前AT-Ⅲ、D-dime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组和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14d的AT-Ⅲ、D-dime水平与治疗后12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组治疗后12h的D-dim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连续监测AMI治疗期间的AT-Ⅲ和D-dimer水平,有助于指导AMI的治疗和预后判断,降低PCI治疗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探讨在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选择46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3d、7d、15d),测定cTnI和hs—CRP的浓度,同时记录心电图(E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术前cTnI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即刻、24h、3dcTnI均显著性增高,以24h增高最为显著,术后7d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d后逐渐降低。合并术后感染的患者术后3d-7dhs—CRP与术后无合并感染患者相比明显增高,经抗炎治疗术后15d趋于正常。cTnI和hs-CRP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手术预后状况判定的诊断指标,并且通过观察围手术期hs—CRP的浓度变化可以对术后感染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缔组织疾病在临床上症状往往并不明显,所以只依靠某一单项的检验,很难确定疾病的类型,用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做抗原底片,可出现8种荧光模型,抗核抗体(ANA)5种,抗胞浆抗体(APA)3种。大大提高了对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研究这些疾病的本质。方法: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病人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结果:在以HEP—2细胞为抗原底片的细胞浆中可出现3种荧光模型。分别为颗粒型:阳性者细胞浆呈现大小不等明亮绿色荧光颗粒,纤维型:细胞浆内呈现明亮绿色纤维。均质型:细胞浆内呈现均匀明亮绿色荧光;细胞核内可出现5种荧光模型,分别为周边型:细胞核周围呈明亮的绿色,核的中心区发暗。均质型:全细胞核呈现均匀明亮的绿色荧光。斑点型:核内呈现大小不等明亮绿色斑点。核仁型:核内的核仁呈现明亮绿色的荧光。散点型:核内呈现大小均匀散在的明亮绿色斑点。讨论:ANA中的核膜型和均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高达100%,是重要的诊断指标。斑点型多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全身硬皮症阳性率也达60%。散点型常见于全身硬皮症和全身硬皮症综合症。核仁型,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全身硬皮症和皮肌炎阳性率达40%。APA中的颗粒型为抗线粒体抗体,慢性肝炎。肝硬化阳性率为3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达90%。纤维型为抗平滑肌抗体,阳性者与急慢性肝脏病和肝癌有关,阳性率为50%。均质型为抗核糖体抗体,阳性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相关。以往在测定抗线粒体抗体用大白鼠冰冻胃切片做为底物;测平滑肌抗体用大白鼠冰冻肾切片为抗原底物:测抗核糖体抗体用核糖体为底物。前二者系间接免疫荧光法,后者用免疫转印法。本文以HEP—2细胞做为抗原底物代替上述抗原底物,经上述两法三项的阳性和阴性血清,相互对应交叉检测,其阳性和阴性皆达到100%的符合率。结论:用HEP—2细胞做抗原底片一次可检测若干种自身抗体。是一种既准确又快捷又经济的检测,是结缔组织病症一种可靠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髋部骨折患者的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评价其在术后血栓中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79例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22例术后血栓为VTE组;57例无血栓者为非VTE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AT、D-D水平.结果 VTE组及非VTE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T、D-D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2 h均有显著异常(P<0.05);抗凝治疗后VTE组与非VTE组AT、D-D水平比较自显著异常(P<0.05).结论 通过动态监测骨折手术患者的AT、D-D水平对于术后VTE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抗凝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是一类原因未明的慢性肝实质损害性疾病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检测自身抗体来诊断AIH ,本文对 2 0 0 2~ 2 0 0 3年到我院就诊的 38例肝炎患者 (排除病毒性肝炎 )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 ,同时与 3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及 4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以了解自身抗体在诊断AIH应用价值 ,现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正常对照组 :共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 ,年龄 (45 4± 10 5 )岁 ,均为来本院的健康体检者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功能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病毒性肝炎对照组 :共 4 …  相似文献   
10.
甲减性贫血患者血清中SF、FA、V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在鉴定甲减性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73例甲减性贫血患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进行SF、FA、VB12的测定.采用阻抗法对全血细胞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SF、FA、VB12含量均明显降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SF、FA、VB12的含量,并结合全血细胞的分析,对甲减性贫血类型的鉴别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能免除骨髓穿刺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