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年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EDD无明显改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VEG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内皮与心肌细胞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VEGF165基因在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内表达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了(vase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其表达载体pIRES2—FGFP—VEGF165,以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采用荧光显做镜检测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EGFP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VEGF16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内有EGFP的表达,同时经免疫组化证实有VEGF的表达。结论:采用脂质体法可以成功地将外源性VEGF165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并进行表达。本研究为今后利用VEGF基因治疗心肌缺血等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检测模拟失重大鼠左心室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验证模拟失重4wk大鼠心脏工室的结构与功能 否出现类似航天员飞行后的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模拟失重大鼠心脏左室的结构与功能。结果 模拟失重4wk大鼠左室舒张末与收缩末短径显著减小;左室壁厚度亦减小,但差别未达显著程度。左室舒张末与收缩末容积,每搏量及其相应的体重归一化指数皆显著减少,左室估计质量及其指料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CK-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193 5年Tennant和Wiggers首次提出心肌缺血与室壁运动异常的关系以来 ,室壁运动异常成为影像技术判定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异指征。 70年代后期 ,二维超声心动图用于检测室壁运动异常 ;80年代中期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成为非介入性检测心肌缺血的有效工具。传统的室壁运动分析方法主要是目测法 ,需要检查者凭眼睛直觉判断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尤其在负荷试验中 ,因为心率增快、心脏位移的影响 ,图像分析更具主观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90年代中期出现了彩色室壁运动技术 (colorkinesisCK) ,为实时、客…  相似文献   
5.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压迫修复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心导管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 18例。利用 Philips ATL 5 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凸阵探头行压迫修复。结果  18例假性动脉瘤均压迫修复成功 ,治愈率 10 0 %。结论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 ,并可省时及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6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颈动脉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前后壁在收缩期和舒张期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积(IMSCA)、僵硬度β指数、扩张性(distensibility)和顺应性(compliance)等参数。结果脑梗死患者比健康老年人斑块数目及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增加,最大IMT和平均IMT增厚,内-中膜横截面积、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僵硬度指数增大,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T与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无明显相关性。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与脉压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颈动脉IMT结合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指标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评价冠心病(CAD)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13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肱动脉EDD,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脉狭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EDD显著低于心肌缺血组(P〈0.01)。结论CAD患者的EDD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血流向量图技术分析正常人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图(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分析正常人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健康志愿者50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记录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VFM技术分析不同心动时相左室内血流速度向量分布特点,观察左室内基本流和涡流的分布情况.结果 等容收缩期左室腔内以整体涡流为主;射血早期主动脉瓣下流出道血流首先加速射人主动脉,流人道一侧出现短暂的局部涡流,射血中、晚期心腔内涡流消失;主动脉瓣关闭前瞬间,左室内血流迅速转向心尖流动,并持续至等容舒张期结束;缓慢充盈期和左房收缩末期,左室出现整体涡流.结论 VFM技术能够检测各心动时相心腔血流向量分布,有望在分析病变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诊断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W DTI技术对 5 4例临床确诊 (其中 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冠心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 2DE显示运动异常的室壁节段 ,PW DTI所测峰值运动速度除后壁三个水平短轴方向A波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无明显差异外 ,余各速度均明显减低。左室壁节段短轴与长轴方向S波及E波峰值速度的分布比例在冠脉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 ,在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 ,92 .4%的室壁节段S≤ 6 .0cm/s ,94.2 %的节段E≤ 7.0cm/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 ,96 .7%的节段S≤ 7.0cm /s ,96 .1%的节段E≤ 8.5cm/s。而正常组相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6 %、6 .3 %和 3 .0 %、1.9%。结论 PW DTI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长轴与短轴方向运动异常。短轴方向峰值速度S≤ 6 .0cm/s、E≤ 7.0cm /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S≤ 7.0cm /s、E≤ 8.5cm /s ,可作为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图(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分析正常左室等容收缩期是否为血流动力学停滞期.方法 健康志愿者50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记录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VFM技术分析等容收缩期左室内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形成一个较大的整体涡流,并持续至整个等容收缩期,于射血早、中期消失.它使左室腔内原本朝向心尖的血流于心尖部转向,向基底部流出道流动.结论 等容收缩期并非左室的血流动力学停滞期,在这一时相,心脏依靠涡流完成了血液的传递和血流的转向,更实现了血流动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